数字金融周报|“对等关税”来袭银行被要求上报外贸数据;第三家在华持牌外资支付机构诞生
数字金融周报4月11日
【银行】
两天内六家银行公布增持计划!华夏、浙商、江苏银行骨干拟增持超7000万
近期,A股迎来声势浩大的“回购增持潮”,数十家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回购和增持计划,投入资金总额超百亿元。上市银行也不例外。据记者统计,4月8日-9日,邮储银行、光大银行、浙商银行、成都银行、华夏银行、江苏银行、分别宣布增持计划。其中,华夏银行、江苏银行、浙商银行高管增持总金额超过7000万元。另外,浙商银行、杭州银行、上海银行、重庆银行、还发布了估值提升计划。其中,上海银行计划未来三年每年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30%。对于本轮增持,上述银行普遍表示,主要是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看好,为了提升投资者信心。【时代周报】
中信银行与近百家上市公司达成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合作意向
近期,中信银行积极推进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截至目前,中信银行已与近百家上市公司达成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合作意向,储备项目金额超过300亿元。作为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新工具,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于2024年10月设立,旨在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其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截至2025年3月末,中信银行累计公告股票回购增持贷款55单,金额达75.97亿元。在公告项目中,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企业占比达70%、制造业单项冠军及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达44%。同时,中信银行聚焦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公告项目中民营企业占比达91%。【新华社】
江苏张家港农商银行被罚30万元:理财投资与自营投资风险未完全分离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苏州监管分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江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理财投资与自营投资风险未完全分离,被罚款30万元。【金融一线】
理财子规模增速现断层:两头部机构告负 跟随者快步露锋芒
近日,伴随上市银行2024年报陆续披露,旗下理财公司的年度业绩逐渐浮出水面。截至4月10日记者发稿时,16家理财公司的2024年“成绩单”曝光。在经历净值化转型、“赎回潮”考验后,银行理财市场在2024年逐步回暖,大多数理财公司的产品规模和净利润呈现同比增长态势,有公司取得超30%的规模增速或逾158%的净利润增速。与此同时,一些理财公司的相关数据出现同比下滑。2024年,政策持续引导理财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化身“耐心资本”。业内人士表示,在市场利率下行、资产荒持续的环境下,理财公司应调整底层投资逻辑,在产品结构和资产配置方面体现多样性,重视多元资产、多策略的配置思路。【中证报】
收缩助贷攻坚自营 银行互联网贷款迎变
近日,多位银行个贷部门负责人表示,总行集权严控规模成为关键动作,同时定价机制与息费也将更加规范,自营渠道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一场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变局已然拉开帷幕。助贷新规发布后,银行意识到加码自营渠道建设的重要性,上述股份制银行个贷部门人士强调,“相比依赖助贷机构提供的数据,自营渠道获取的数据更具一手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有助于银行针对性地开发契合客户需求的互联网贷款产品,如为消费频繁且信用良好的年轻客群定制额度较高、利率优惠的小额消费贷款。我行将进一步提升自营渠道建设能力”。【北京商报】
23家A股上市银行资产质量透视:城商行资产质量改善明显 房地产业不良率高位回落
A股42家上市银行中已经有23家银行完整披露了2024年度财务报告。其中,国有六大行已经全部披露完毕。整体来看,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大多数银行不良贷款率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或好转,仅2家银行出现小幅度上升。虽然整体向好,但结构性变化仍需重点关注。记者注意到,上市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和对公贷款的不良率出现了“一升一降”的走势,这也意味着零售贷款资产质量承压较大。对于2024年商业银行的零售资产质量,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通过微信对记者表示,预计可能还会继续承压。【每日经济新闻】
“对等关税”来袭 部分银行被要求上报六大外贸行业数据
美国对等关税措施将正式生效,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多数国家面临超出市场预期的高额关税。作为主要出口原产地的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财联社记者就高额关税实施后对部分涉外产业、企业以及银行业的反馈和应对情况进行了调研。4月10日,广东汕头银行业人士向记者证实,4月8日收到有关部门调研通知,要求协助了解并报送六大外贸重点行业(包括电子设备、电器机械、文教体娱用品、纺织服装、金属制品、橡胶和塑料制品)企业在“对等关税”公布前后收入、成本、利润等数据的变化情况,企业拟采取和已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企业对政府的政策建议等。4月9日,某大行广东省分行信贷业务人士表示,分行领导和风险口负责人有口头提示业务线关注相关领域的动态进展。【财联社】
【保险】
透视险企首季12笔举牌:锚定高股息赛道,银行、公用事业板块成“长线压舱石”
近日,2025年已走过第一季度,三个月时间,险资举牌消息频频传来。据蓝鲸新闻记者梳理,共有平安人寿、新华人寿、瑞众人寿等6家险企完成12笔举牌,在险资“举牌潮”2024年趋热后进一步升温。透视举牌逻辑,险资“左手”高股息压舱,“右手”新兴产业蓄势,折射出“长钱长投”的战略定力。这场“举牌潮”背后,既是资产荒下的防御选择,更是中国资本市场长期价值重构的信号。【蓝鲸财经】
重疾险突围尝试:做“减法”+高杠杆 普惠路径能否带来新增长?
近年来,健康险市场持续扩张,2024年保险行业共取得健康险保费9774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医疗险产品是健康险市场中增速最快的险种,相较而言,重疾险规模则趋于稳定。根据记者观察,面对重疾险增长的瓶颈,不少重疾险产品正在向多个创新方向进行探索,尤其少儿重疾险作为当前重疾险板块增长最快的部分,各家险企纷纷尝试探索重疾险发展新路径。招商信诺总精算师付玉艳指出,任何一个险种不可能一直都是主力地位。一款产品打天下、像2013年到2020年一样重疾扛大旗的状态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切片化”针对不同细分客群量身定制客户需求,来做更多的供给,是更可能的情况。【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保险业遭遇开门黑,个险银保经代新单负增长,市场分化但低利率促增长逻辑不变
2025年,是人身险市场加速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主力产品从固定收益类产品向分红型产品转变的首年,不出意外的,困难出现了。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2025年1-2月,国内保险公司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5万亿元,同比微降1.2%,其中,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下滑是主因,同期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2万亿元,同比下降2.6%。从市场主体来看,大部分公司都出现了保费收入的显著下滑。从主要渠道的表现来看,新单保费下滑显然是造成总保费下滑的主因。【慧保天下】
2024年新能源车险承保亏损57亿 超100%赔付率的车系有137个
作为财险业务的“大头”,车险从来都是行业的必争之地,而新能源车险作为新兴业务,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一路高歌的带动下,也实现了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保险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保费收入1409亿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06万亿元。然而,保费高增给险企带来的不只有甜蜜,还有负担。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车险承保亏损57亿元,共承保车系2795个,超过100%赔付率的车系有137个。【每日经济新闻】
【消费金融】
湖北消费金融利润上涨掩盖不了风险真相:助贷合作年化高达73%
在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4.6%的亮眼数据背后,湖北消费金融正面临信任危机、产品战略失误与风控失灵等多重压力。从“蓝海”乡村贷到互联网助贷合作,从利率争议到不良资产甩卖,这家地方系消费金融公司似乎正在陷入“增长无力、风控失衡、客群迷失”的困局。湖北消金正在深度绑定玖富万卡、攒花、金瀛花等助贷平台放款,并屡陷“变相高利贷”争议。多位用户在黑猫投诉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反馈,其借款IRR综合年化高达57%至73%,其中包括大量“权益费”“咨询费”变相抬高成本。【开甲财经】
马上消费金融发行15亿元金融债 票面利率低至2.05%
近日,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金融债券(第一期)完成发行。本次债券发行采用"基础发行+超额增发"机制,基础发行规模7亿元,并附有不超过8亿元的超额增发权,最终实际发行总额达到1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本期债券票面利率为2.05%。作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马上消费金融此次成功发行金融债券,将进一步优化公司融资结构,为业务发展提供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支持。【经观智讯】
金美信消费金融2700笔不良贷款转让,未偿本息总额1.80亿元
近日,银登中心披露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关于2025年第1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转让项目转让公告。公告显示,该笔不良贷款未偿本息总额1.80亿元,涉及资产笔数2700笔,借款人户数2514户,加权平均逾期天数774.56天,单一借款人最高未偿本息余额46.73万元。根据五级分类及诉讼情况,上述不良贷款损失2290笔,可疑281笔,次级129笔。目前未诉2032笔,终本执行345笔,已判未执323笔。该笔不良资产包将于2025年4月28日10:00开始竞价,起始价479.10万元,加价幅度2.00万元。【金融界】
苏银凯基资产总额“狂飙”至600亿
开业仅4年,苏银凯基消金一路“狂飙”。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末,苏银凯基消金资产总额已突破600亿元。这个数据在2023年末时还是386.54亿元,5个季度增长超213亿,涨幅超55%。不仅如此,苏银凯基消金开业至今,各项数据都保持高速增长。【禾金财经】
【金融科技】
第四范式创始人戴文渊:不是所有的AI都进入了推理周期,有很多AI领域还应做更多的训练
第四范式创始人戴文渊在主题论坛中表示,AI一直以来都是在训练、推理之间来来回回不断变化的一个过程。最早的DeepBlue(深蓝)就是一个典型的以推理为主的AI模型;再到像watson,就是第一次人机问答的对战,那个时候就是以训练为主,当时用AI去学了维基百科的知识,在问答的过程当中赢了人。再到AlphaGo,因为围棋的数据量一共历史上就30、40万盘,你去基于这30、40万盘的棋,能训练的也有限,所以其实AlphaGo也需要很强的强化学习的能力。再到ChatGPT,就拉回到训练周期了,因为那个时候叫作大力出奇迹,拿海量的语料训练大参数的模型。【北京商报】
得物旗下佳物小贷增资至10亿元,或为3亿用户提供金融服务
近日,天眼查显示,四川佳物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简称“佳物小贷”)完成注册资本变更,注册资本由7亿元增至10亿元,增幅达42.85%。而佳物小贷现由睹煜(上海)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控股,持股比例100%。佳物小贷是得物旗下的小贷公司。2023年通过收购佳物小贷获得网络小贷牌照后,得物已形成自营产品(如“得有钱”“得物分期”)和导流业务的完整消费金融产品矩阵。作为交易体量较庞大的潮玩电商平台,得物在金融业务上屡屡推进,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得物App拥有超3亿注册用户,已经成长为国内第八大电商平台。无疑在扩张金融版图的同时,求得与电商的“双赢”。【WEMONYE研究室】
六大金融科技公司2024年营收619亿元背后:AI赋能助贷,行业稳健增长
在整体经济环境面临诸多挑战的2024年,金融科技公司仍然展现出较强的增长能力。六家企业全年总营收达到619亿元,其中奇富科技、乐信、信也科技三家企业收入均突破百亿,站稳第一梯队;而小赢科技、宜人智科、嘉银科技三家则在50亿元级别,位列第二梯队。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金融科技领域的头部公司纷纷加大在AI领域的投入,并将AI运用于营销、信审、客服等领域。具体来看,奇富科技、乐信、信也科技等头部企业几乎全部接入了DeepSeek等当下最火热的AI平台,以提升业务智能化水平。【WEMONYE研究室】
三家支付机构领央行罚单
4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三家持牌支付机构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环迅支付”)、杉德支付网络服务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杉德支付”)和上海汇付支付有限公司(简称“汇付支付”)领央行罚单,罚款均超200万元。【支付界】
第三家在华持牌外资支付机构诞生!Payoneer派安盈已收购易联支付
近日,Payoneer派安盈宣布完成对易联支付的收购,成为继PayPal、空中云汇之后第三家在华持牌的外资支付机构。Payoneer派安盈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专注为全球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易联支付是广州民营支付机构,持有《支付业务许可证》。在监管趋严背景下,跨境支付行业“持牌经营”成必然选择,年初以来,寻汇SUNRATE、XTransfer等也传出收购境内支付牌照的消息。【支付界】
猜你喜欢
WEMONEY研究室·数字金融周报||张牧塍获批任锦程消费金融副总裁;中国人保执行董事李祝用辞任
数字金融周报|蚂蚁集团调整薪资结构;湖北消金已停运13款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