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银消费金融石杰:消费金融小额高频的普惠业务模式,需要独特的数字金融体系模型支撑
2025年1月18日,“2024年度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第七届「司库品牌计划」发布仪式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由WEMONEY研究室主办,人民阅读提供媒体支持,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给予学术支持。论坛邀请了来自学界、机构的众多行业精英,共同探讨数字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论坛上,杭银消费金融公司CIO石杰以杭银消费金融为样本,介绍消费金融机构如何借助数字技术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
石杰介绍,杭银消费金融的目标是打造一流口碑的消费金融公司,愿景是“让客户生活更精彩”。大股东是杭州银行,二股东是滴滴,三股东是银泰,注册资本25.6亿,资产规模500多亿,净利润行业排名第四。公司业务突出普惠特性。授信申请量逐年大幅增长,2024年增长显著,预计2025年增幅更大。据介绍,交易数超5亿笔,50%-60%的放款金额在200元以下。目前,日授信申请量超150万笔,且仍在上升。
消费金融业务以小额、分散为特点,具有鲜明的普惠特征。为应对这样的业务特点,杭银消费金融构建了独特的数字金融体系模型。石杰介绍,在这个模型中,资产余额在稳步积累,每一笔资产的积累,都凝聚着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和对风险的有效管控;科技支撑是数字金融体系的核心支柱,小额高频的业务模式决定了对科技的高度依赖;投入成本方面,追求成本效率最优,构建了橄榄形模型,控制科技投入成本,同时提升交易的广度、深度和宽度。
石杰认为消费金融行业比较健康的模型应该长成橄榄形。他进一步解释道,如果成本效率看作是分数,分母就是信息科技投入,主要包括人和钱,消费金融机构在科技投入成本差方面有巨大的差异。比如130多人的科技研发团队,以自研为主,每年大概3000多万的软硬件投入。分子是所支撑的交易广度、深度、宽度,所谓广度就是交易量,比如一个系统如果一天支持150多万笔贷款的申请量,3亿多笔的借据,5亿多笔的放款、还款交易等对客户的交易,此外还有内部人员的计算,复杂度很高。第二个是交易深度,平均一笔交易对应2000次以上的计算,还有一些业务大概需要3万到5万次的计算,对业务支撑的深度也是做好风控的基础。第三个是宽度,消费金融行业不像是电商平台,固定在“618”、“双11”等节日有巨量的订单峰值。消费金融行业的流量如洪水一般说来就来了,这要求消金机构对于整个系统的把控,也称之为要控制到每笔调用优先级的控制,当无法通过扩展资源来解决问题,这个成本是非常高的。
当前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各种新的挑战层出不穷。石杰表示,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行业竞争的本质核心逻辑从未改变,那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石杰认为,在当前“五篇大文章”的时代背景下,数字金融如何更好地支撑普惠金融的发展,是消费金融行业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赛道上,希望与行业伙伴携手共进,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智慧,甚至是那些曾经踩过的“坑”。因为这些经验和教训,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能够帮助我们少走弯路,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
恒丰银行多项违规被央行重罚千万,行长已空缺两年
1月27日,人民银行公布的罚单显示,中国农业银行、恒丰银行、光大银行等涉及多项违规,被开出巨额罚单,总罚没金额近亿元。光大银行被央行重罚超1600万元,涉及占压财政存款等11项违法行为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针对中国农业银行、恒丰银行、光大银行等银行开出巨额罚单,总罚没金额近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