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26年后输个0:7,A股在3000点徘徊了17年,谁比谁更烂?
这个周五,线上线下老百姓最热衷的话题,恐怕就是中国男足昨晚0:7输给日本队。
说实话,眼下已基本没什么人对中国男足抱什么指望了,他们这趟能去东瀛,原本就是新加坡小饭馆的老板放水。
中国队对日本队的这场比赛,只要不是傻瓜,估计没人会认为中国男足会赢。不过,出奇的是,这帮家伙输球竟然输出了花来。
赛前,猜中国队输球个数时,大部分人都认为输2-3个球属于正常。毕竟,直接认输,也就不过以0:3完事。谁也没有想到,这帮人竟然输了个0:7。
这支国家队,能熊到这个程度,连创数个东亚记录,真的让人脑洞大开。
足球名宿范志毅说,他看完球,简直想跳黄浦江。
最可怜的是那些跑去现场看球的球迷,不少人哭着离场。
有不少人点评说:这帮球员上场后,一个个都成了傻子,只知道看球,不知道踢球,更不要说抢球。
有人说,11个人就是站在球门前排成一行,也不会让日本队进7个球。
总之,这场比赛结束后,地球上多了一个乐子,中国人则彻底对国足死心。
国家每年花若干个亿,就培养了这么一群“废物”,国人已基本上无语了,除了把国足当作乐子,已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不过,世上万物都不孤。
国内除了国足这种十足的“废物”,还有一个可以跟它比烂的A股。
自从26年前胜过日本队一场后,国足便每况愈下,一代不如一代。
A股的尿性也差不多,自从2007年2月?上证指数首次突破3000点以来,A股已在3000点徘徊了17年。中间,虽然也曾在2008年、2015年、2018年和2022年多次站上3000点,最后无一例外地摔了下来。
2015年杠杆牛后,3000点便成为不少股民心中A股的大底。孰料,经过近10年的来回折腾,眼下,3000点竟然从大底变成大顶了。
如果说,老百姓看国足在日本输球,眼下已是逗乐胜过忧伤的话;那么,股民看着A股在3000点下面折腾,则真是哀莫大于心死了。
曾几何时,A股市场流动性泛滥,证券营业部人声鼎沸,市场热门股频出,大资金不时兴风作浪,两市成交动辄上万亿。
再看看眼下,每天成交都在5000亿左右,除了国家队偶尔出来护盘,打出一些成交量;少数游资围绕个别热点起哄;整个盘面已经很寂寞,大多数散户都不再看盘,少数看盘的也在潜水,只看不动。
究竟是什么时候,A股市场开始这么“寂寞”?
圈内人说,很有一段日子了。
自从早些年IPO大跃进以来,这个市场往外套现的人多,进来接盘的人少。
除了IPO融资,大股东减持不断,加上量化基金之类的“高科技”收割,这个市场早就入不敷出了,就像某外资机构负责人所说:“买不完,真的买不完!”
更可怕的是,在IPO大跃进中,已然形成造假一条龙的产业链,从拟上市公司大股东,到券商、律所、会计师事务所,再到腐败官员,以及想趁火打劫的专业造假人员,不少公司靠造假上市,财务报表根本经不起查。
最近,就有两家大券商的投行负责人被抓。
据说,这些人胆子忒大,中金、中信不敢接的IPO项目,他们敢接。
事实上,中金、中信保荐的上市公司,这两年也出了不少事。至于其他券商的保荐质量,可想而知。
前两天,在北交所上市不久的安达科技,财务报表上19亿营收突然消失,他们说数据搞错了。兄弟,有没有搞错?这是19亿,不是19万,怎么可能搞错呢!
这样的公司多了,你让投资者怎么敢进场买入?
2001年股市走熊后,社会上对炒股畏之如虎,“黄赌毒股”成为并列的四害。后来,管理层破釜沉舟,开弓没有回头箭,推出了股权分置改革,最后迎来了一波股改牛行情,上证指数最高达到6124点。
2008年,在一些巨无霸公司海归,非流通股部分流通后,A股再次走熊。这一熊,就熊了5年,直到2014年,在国家队护盘,在券商融资与社会配资的杠杆撬动下,一波水牛行情扑面而来。
这一波行情来得猛,去得快,2015年6月就见顶,随后,进入踩踏式下跌。
2016年后,外资与公募基金默契抱团,做起大消费为主的结构性行情。这波行情就像星星之火,直到2018年后才成为燎原大火,带来一波赛道股行情。
这波行情,让公募基金的少数明星经理封神,也让一大批新基民成为韭菜。
自2021年行情见顶后,那些曾经年度上涨100%以上的公募基金,走上漫漫雄途。这波行情,消灭了一波热衷买基金的小白领,也让A股市场大伤元气。
伴随着近几年的IPO大跃进,A股投融资两端彻底失衡,沦为只出不进的市场,大盘指数只能被动缩容下跌。
如今的A股,就像被国人遗弃的男足,甚至连男足都不如。
对于铁杆球迷而言,国足辱他千百遍,他们却待这帮废物如初见。不过,除了看球的路费、门票,热爱足球,即使爱错了,也不过浪费热情,不会真的对生活伤筋动骨。
但是,炒股是需要真金白银的。爱上A股,就不止伤害股民感情,还要收割股民腰包。因此,烂的不能再烂的国足,还是有死忠粉跑到东瀛去现场看球。但是,很多A股股民,离开市场后,恐怕就再也不回来了。
不少人说,国足十年内没戏;那么,A股呢?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