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4亿缩水到5000万仅用5天,这只基金中的“帮忙资金”撤了?
出品/公司研究室基金组
文/雪梅
近日,国投瑞银盛煊混合基金因为连续3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从而发布提示性清盘预警公告。
市场行情不好,基金清盘预警,本来不算稀奇。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共有1346只基金(份额合并计算)的资产规模小于5000万元。根据相关规定,基金资产规模低于5000万元就有清盘风险。
不过,国投瑞银盛煊混合基金的清盘警报,却引起市场哗然。因为这是一只次新基金,成立于2023年12月26日,从成立时间来看尚处于建仓期。
此前数据显示,国投瑞银盛煊混合基金首发募集规模约为14.03亿元,其中A类份额为0.92亿元、C类份额约为13.1亿元,有效认购户数为1515户。
2024年1月25日,这只基金打开封闭期,开始日常的申购、赎回、转化等业务。孰料,在打开申赎的5天时间内,规模已经低于5000万元。
换句话说,短短5天,有13亿资金从这只基金赎回离场,占比超过90%。
这才是让市场大吃一惊的原因。
从规模高达14亿,到规模低于5000万元,被迫发出清盘警告,这个反差实在有点大!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3月26日,国投瑞银盛煊混合基金A今年以来累计上涨2.78%,跑赢大多数同行。显然,这么大规模的赎回,并不是因为基金经理业绩表现太差。
那么,原因究竟何在?
熟悉基金渠道发行的业内人士坦言,“这应该是帮忙资金撤退了!这只基金后面有保壳的可能,至于能不能成功,就看后面业绩能不能做得起来了。”
一语破的!帮忙资金大撤退。
这才是国投瑞银盛煊混合基金,成立不过37天就面临清盘的主要原因。
这种现象不止在国投瑞银盛煊混合基金上出现。
此前,国投瑞银安泰混合、国投瑞银兴顺3个月持有期混合(FOF)和国投瑞银安智混合均曾发布过类似预警。这些基金目前尚未清盘,但其规模也出现不同程度缩水。
事实上,这类现象也不止国投瑞银才有,而是业内一种“潜规则”,多家基金公司为了新基金发行,都找外部资金“帮过忙”。
比如,刚刚上市的10只中证A50ETF基金,上市前总份额为165.32亿份,上市首日净赎回30.25亿份,份额净流出18.30%。
其中,银华中证A50ETF(159592.SZ),3月6日成立时基金份额是19.103亿,3月18日上市当天,收盘后规模变成13.623亿,当日被赎回5.48亿,占比28.69%。截止3月26日,这只基金的份额为10.7631亿份,相较上市前缩水43.66%。
换句话说,上市仅7个交易日,银华中证A50ETF规模已缩水43.66%,虽然没有国投瑞银盛煊混合5天缩水90%以上玄乎,但这种缩水速度也很惊人了。
这种现象,也不是现在才有,此前早就出现。
2014年5月末,申万菱信中证环保产业指数(LOF)A成立,发行份额是5.88亿份,此后这只基金份额,4个月缩水至0.23亿份,缩水幅度超过90%。
而且,公司研究室发现,份额急剧下降的基金类型中,不只是权益产品,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同样存在这类现象。
业内人士告诉公司研究室,“帮忙资金”通常在新基金发行时帮助其达到最低募集规模,或在迷你基金面临清盘风险时,使其维持一定的规模。这些资金可能来源于银行、券商等销售机构,或者是基金公司的股东,甚至是市场个人大户。
“帮忙资金一般不会上市当天就撤出,大部分持有几个月甚至1年。上市当天便赎回,大概率是因为这些资金是从其他基金中临时抽调过来帮忙的,需要及时归位。”上述人士分析。
圈内人坦言,“帮忙资金”的身影不断闪现,根本上讲,还是出于基金公司品牌宣传需要。
据他介绍,基金产品首募的时候一般规模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基金公司营销成果不错,或者说明产品有吸引力,对基金公司本身有宣传作用。此外,任何基金产品发行都有高额成本,一旦发行不成功对公司声誉影响很大,所以需要一些资金帮忙。
不过,“帮忙资金”虽然救了基金公司的急,但它们的频繁进出也会导致基金规模失真,影响投资者对基金价值的基本判断;另一方面,资本是逐利的,“帮忙资金”并非免费午餐,最终承担成本的还是普通基民。
猜你喜欢
激流勇进二十年 启航新征程华夏基金举办“一年一度指数大会”
华夏基金发布了《ETF20周年指数基金投资者洞察报告》,并重磅推出指数投资服务平台——红色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