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了!携程被骂“作死”背后:舒坦日子快到头了
近日,一篇《携程,这是在作死》将携程推上风口浪尖。文章的作者系入驻携程的某旅行社负责人,正文控诉了携程的“几宗罪”,瞬间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目前,该文已经因携程的反复投诉而无法查看,但事实上,近年来,消费者对携程大数据杀熟、捆绑消费、诱导贷款的质疑一直不绝于耳,并时常见诸报端。此前,深蓝财经就统计过,在黑猫投诉上,携程平均每天要被投诉67次。
诚然,随着旅游市场的复苏,携程在2023年前三季度的业绩迎来爆发式增长,但如果将每个季度的主要业务指标单拎出来对比,则会发现Q3各项收入增速几乎都是放缓的。
与此同时,携程稳固的江湖地位也面临挑战。本地生活领域的美团正在对携程的在线旅游业务重拳出击,小红书、抖音、快手等流量型选手也正在蚕食这块蛋糕。梁建章那句著名的“拿高倍望远镜都看不到携程的竞争对手”,正逐渐成为一句笑话。
1
供应商发长文痛诉携程
《携程,这是在作死》称,携程对供应商和消费者的惯用的手法可以总结为“抢、偷、骗”三个字。
其中,作者说携程“抢”和“偷”源于2022年携程对供应商发起的“零转代”风波。所谓的“零转代”,其实就是指携程与旅行社合作跟团游,从零售模式转为代理模式。
零售模式下,商家每在携程卖出一款产品,需给携程固定比例的佣金。而在代理模式下,商家需要将产品售卖给携程,由携程在以一定的比例的“线上加价率”加价售卖,成交后,商家再给携程支付一笔“后返佣金”。
有商家给媒体举例算了一笔账,结论就是,在代理模式下,假若产品售价不变,商家赚的钱明显比零售模式更少了。
由此,许多商家对携程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和反抗,但最终还是于事无补。据界面新闻报道,携程当时发布了《关于关闭团队游境内零售的通知》,零售合同尚未到期的商家,新增上线申请审批被暂停,已上架的零售产品在目的地方面也受到更多限制。一家供应商认为,携程是通过这种方式,强迫商家转代理。
除了提高抽佣,“零转代”还大大拉长了结算周期,从7天变为了45天。携程还借此推出了最高一万元的“系统费”,缴纳系统费的商家不仅能大大缩减结算周期,每单产品交易完成后给携程的“后返佣金”也会有一定下降。
供应商在携程面前的弱势还不仅如此。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间前夕,浙江丽水的一家民宿老板发视频称,在自己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家680元1天的客房在携程平台上被调整为国庆特价2780元。随后,该民宿老板表示:已紧急下架,不然别人以为我们宰客!
但在媒体致电携程客服后,对方表示平台不会私自更改价格,只有商家和携程与其对接的业务经理有权限修改价格。但紧接着又有媒体曝出,涉事平台工作人员告诉民宿老板,系误操作。
究竟误操作的谁?是业务经理还是平台,事情最终以这样模棱两可的结局不了了之。但这也事件也在网友心里大下一个“携程悄悄改价”的标签。
一边是用户不绝于耳的投诉,一边又被供应商发文控诉,携程亮眼的业绩也在上下游夹击下,蒙上了一层阴霾。
2
主要业务指标增速放缓
携程采取“零转代”,和业绩下滑脱不开关系。2020年以来,在疫情反复下,携程的旅游业务大幅下滑,毛利率从疫情前的80%水平下滑到70%左右,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携程的净利润也由盈转亏,净亏损达到8.83亿。2022年第一季度,携程的毛利率一度下滑至74%,净亏损也进一步扩大至10.01亿。这也成为携程决定取消零售的导火索之一。
推行“零转代”之后,携程的业绩确实有了显著的提升。2022年第三季度,携程营收68.92亿元,同比增长29%,环比增长71.8%,归母净利润2.66亿元,经调整净利润10.35亿元,毛利率也再次重回80%,达到81.6%。
2023年行业复苏,更是迎来业绩爆发式的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携程实现营业收入342.24亿元,同比增长127.80%,净利润86.6亿元,而上年同期为-7.13亿元。其中,第三季度收入137.51亿元,同比增长99.4%,净利润46.38亿元,同比增长了17倍。
2023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更是一直保持在82%以上,此前的2018年-2022年,携程的毛利率分别为79.58%、79.33%、77.99%、77.04%、77.48%。
不过,相较前两个季度,三季度的主要业绩指标增速却放缓了。据财报显示,携程三季度住宿预订同比增长 92.5%,低于二季度的 215.8% 和一季度的 140%;交通票务同比增长 104.6%,低于二季度的 173.1% 和一季度的 149.9%;旅游度假同比增长 243.2%,低于二季度的 491.8% 和一季度的 211.3%;商旅管理同比增长 59.7%,低于二季度的 178.1% 和一季度的 100.5%。
明显表现出增长动力“后劲不足”,也难怪贝克莱银行会担心携程的高增长能否在2024年及以后持续。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相较疫情前的2019年数据,携程虽然毛利率大大提升,但净利率却出现了大幅下滑。2023年第一季度,携程的净利率为36.68%,而在2019年,其净利率还高达56.19%,差距非常明显。
其原因就是,携程的运营成本上升。2023 年一季度报复性消费需求旺盛,但携程当期营业成本为16亿,同比上涨了 53%;研发费用为27亿,上涨了 35%;销售及营销费用为18亿,同比上涨了 108%;一般及行政费用为8.9亿,上涨了 53%。
这也说明,携程在面对市场需求时是被动的,缺乏创造增量的主动性。消费者需求旺盛,携程便加大营销投入,业绩便持续走高,但当消费需求势头稍减,携程的各项增速便明显放缓。
此外,携程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也没有强势了。
应收账款代表企业对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预付款项代表企业对上游供应商的的议价能力,这两个数据过高,往往是企业对下游议价能力弱的表现。
财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携程应收账款水平达到128.45亿元,同比增长108.83%,预付款项增长至189.27亿元,同比增长42.37%。而2020~2022年同期,携程的应收账款分别为57.84亿、52.13亿、61.51亿;预付账款分别为125.69亿、139.72亿、132.94亿,相差甚大。
虽然有疫情影响的因素,但事实上,在疫情前的2019年,携程的应收账款及预付款项也没有如今这么高。2019年前三季度,携程应收账款为92.95亿元,预付款项为179.79亿元。
2023年前三季度应收账款、预付款项暴增,其实说明携程在面对旅游行业的复苏,实际上是有些力有不逮。
3
接连涌现的新对手们
携程的强势态度,正在将它赖以生存的供应商们推向竞争对手的怀抱。
根据财新此前的报道,“零转代”后,有商家正在尝试摆脱对携程的平台依赖,尝试其他流量。
数据也可以证明,老对手美团的酒旅交易额在大幅上涨。2023年第三季度,美团到店酒旅交易额增长超90%。前三季度,美团包括到店酒旅业务在内的核心本地商业分部季度收入达到577亿元。
此外,手握直播和短视频巨大流量的抖音,在本地生活领域动作颇多,给携程、美团造成了巨大威胁。
《2023抖音旅游行业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3月底,抖音上景点、酒店住宿、航空公司、OTA(在线旅游)、旅行社等各类旅游企业账号数量的平均增速超过了20%,其中酒店住宿、商旅票务的账号数量的增速高达 64.5%、46.0%。
另据《晚点 LatePost》报道,2023年抖音本地生活真实的成交额目标接近4000亿元。其中,到店及酒旅业务目标2900亿元,已与美团相关业务2021年水平相近。
而拥有强大“种草”功能的小红书也对酒旅业务垂涎已久。早在2020年,小红书就曾从B端切入,与民宿公寓管理系统合作,开通直接预订功能。2022年,小红书又成立旅游公司,随后还自建线下营地,初步形成了从内容营销到承接服务的闭环。
还有快手、新东方等众多新选手也在不断布局旅游行业,不断蚕食携程的蛋糕。
内有增长后劲不足,外有众多对手虎视眈眈,携程面临的挑战不小,舒坦日子快到头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
携程“十一”旅游报告:出境短途航线价格重回2019年 携程出入境游订单创新高
10月7日,携程旅行发布《2024年国庆旅游消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国庆假期,携程平台的出境游和入境游日均订单量超过2019年,创历史新高。刷屏了!携程被骂“作死”背后:舒坦日子快到头了
近日,一篇《携程,这是在作死》将携程推上风口浪尖。文章的作者系入驻携程的某旅行社负责人,正文控诉了携程的“几宗罪”,瞬间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携程金融整改虎头蛇尾:贷款导流变成明文转卖用户个人信息,“断直连”大限后仍不合规
整改结束将近一年之际,海豚财经发现,互联网平台在金融放贷领域仍有一些遗留问题未彻底解决。业绩向上,股价向下,携程为何难获信任?
携程2023Q3营收规模同比去年翻了将近一倍,净利润也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4.6倍,似乎已走出了过去三年的阴霾。然而,财报公布之后,携程在美、港股价双双大跌。诡异的走势背后,透露出资本市场对携程未来业绩增速的担忧。在纾困中寻找新机会,谁在构筑旅游业复苏与增长的逻辑
随着新冠疫情的反复,其对旅游业的影响和冲击依然存在。但厚积中薄发,量变的临界是质变,在潜移默化中,旅游业复苏的趋势已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