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洞察系列之二:一路追风的周鸿祎,AI创新者还是模型搬运工?
讨论360智脑,就不能不谈周鸿祎。周鸿祎一直是一位既活跃又富有争议的话题人物,从早年的3Q大战,到去年的离婚财产分割事件,以及近期的程前事件,周鸿祎始终不曾离开舆论场的中心。周鸿祎也凭借“不装不端有点二”的自嘲,在网络社交场由“红衣大炮”转型为通透的“红衣大叔”。不过他All in AI的产物-360智脑-在测评中却表现的相当“耿直”:一边夸GPT4强大,另一边否认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是大模型,在自己接受测试时,却回答说:“很抱歉,作为一个AI助手,我无法直接画出一盘鱼香肉丝”。
自认为“一上场就领先一个身位”的周鸿祎,为360的AI发展制定了“两翼齐飞”战略:先抢占应用场景,做大优势,同步发展核心算法技术,自己造“发动机”,并确立了不破坏现有业务系统的“小切口、大纵深”落地模式。
于是360智脑接入全端应用,摊出一个“大而全”的盘子,并快速迭代到4.0,周鸿祎对此也寄予厚望。但周鸿祎这些年追过很多风口,从手机到直播再到元宇宙,从互联网金融到新能源汽车,哪里火哪里就能看到的身影,不过截至目前,除了互联网金融回报不错外,其余的投资大都表现不佳。
这次的大模型,会是一个例外吗?它真能给深陷增长困境的360带来质变“奇点”么?
“大而全”摊出最耿直大模型
去年9月,具备生成创作、多轮对话、逻辑推理等十大核心能力的360智脑面向公众开放,号称辐射全球15亿用户,打造中国大模型第一桶。
在这个“大而全”的AI生态圈中,包含对标NewBing的360搜索,文生图大模型360鸿图、AI数字员工、图片社区LoRA360等诸多应用。在运行模式上采用千亿大模型(360智脑)外加 N 个百亿垂直大模型,也就是“1 + N”模式,这样可以覆盖全部to B 和 to C场景。360内部认为,这是从C端向B端转型的最优路线。
不同于李彦宏强调的AI原生应用,周鸿祎认为大模型应用落地应当从“模块化、松耦合”开始,在日后的迭代中逐渐随着企业的智能化转型走向深度融合。
这是360早年依靠免费杀毒软件+软件管家+浏览器,获得庞大的用户数和有效流量入口的成功路径。不过这个逻辑可能并不适用于大模型时代——大而全就无法兼顾精与专,后者是垂直大模型的标配,否则产品差异性、场景独特性以及技术壁垒就无从谈起。
当前,大模型的产品差异性主要集中在“多模态信息处理”,即能够同步处理语音、文字、图像等信息。周鸿祎在预测2024年大模型趋势时曾表示,多模态能力将成为国产标配,现在不论是GPT-4V还是Gemini都能看懂图片、视频,听懂声音,目前国产大模型还是以文字为主。
其实,百度的“文心一言”已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能准确解析出图片中的人物,但“360智脑”目前尚不具备这个功能。
在AI绘画方面,360智脑的表现也很一般。例如,测试者要求360智脑画一个驴肉火烧,后者给出了几张模糊不清的食物图片;画红烧狮子头时,除了第二张图片神似外,其余几张都不伦不类。
测试者继续要求360智脑画“唐伯虎点秋香”,后者给出的作品疑似直接复制了几张仿古人物绘画;“关公耍大刀”同样像是从网上照搬的年画。
虽然令人难以置信,但这确实是360智脑“迭代4次”后的成果。更有趣的是,360智脑还表现的相当“直男”:“作为一个AI助手,我无法直接画出一盘鱼香肉丝”。作为替代,它给小编提供了一份鱼香肉丝菜谱。
更离谱的是,360智脑认为,“文心一言”与“通义千问”不是大模型,而只是两个成语。
再次追问之下,360智脑开始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声称“文心一言”和“通义千问”大模型都是360公司开发的大型预训练语言模型。
不过,360智脑唯独承认GTP4,并对其赞赏有加,称其具有“强大的文本生成和理解能力”。
从小编实际测试效果看,360智脑犯的都是一些基本的低门槛错误,360 All in AI之下,为何产品质量如此粗糙?
这也不由让人怀疑,在C端表现尚且如此,360智脑如何能达到B端的商用标准?
周鸿祎曾透露,“千亿参数的通用大模型训练一次需要数千万美元,此外还有调优、硬件和人员成本”。大模型烧钱众所周知,再加上3到6月更新升级一次,背后的费用支出更加惊人。
但令人奇怪的是,360的研发费用上面没有体现出任何全力加码AI的迹象。360财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支出23.14亿元,2022年同期则为25.22亿元,同比下滑8.25%。研发费不升反降,真是咄咄怪事!
去年底,周鸿祎曾公开表示应该感谢Open AI,其公开的算法、论文、大模型训练方法,让中国各大公司用了大概一年时间,就推出了自己的大模型,达到了GPT-3.5的程度。
其实360用时更短。从3月29日AI落地360搜索,到6月13日360智脑接入全端应用,仅用了76天。不过,假如大模型能力都是基于开源,经过简单封装后便上线推广,那也只能算是模型“搬运工”。
口号换不来市场信仰
进入2024年以来,周鸿祎呼吁更多企业建立“AI信仰”,All in AI做创新。他认为,创新不等于发明新东西,用新方法把“老业务”重做一遍也是创新。比如微软,就是目前最成功的用大模型重塑产品和业务流程的公司。
显然,周鸿祎期待360像PC时代那样,靠搜索+网址导航+弹窗广告的商业组合赚的盆满钵满,只是现在的组合变成了AI+C端+B端。
但是,在起步阶段为抢占先机“0到1”的复制无可厚非,但之后无论是算法还是应用,都需要“1到100”的突破。在“群模齐舞”的现状下,单纯的文案撰写、文生图等功能,也不足以支撑企业的长远发展,尤其像360这样并无AI基因的企业,更缺乏市场号召力。
在华为应用市场上,截至2024年1月20日,“文言一心”下载量2057万次,“豆包”下载量1452万次,“讯飞星火”下载量1245万次。而“360智脑”下载量仅为4万次,与上述几家相差甚远。
在App?Store效率类软件榜单中,豆包、文心一言、通义千问、讯飞星火、天工、智普AI等都排名前列,唯独360智脑不在100名内。
从用户规模来看,文心一言用户数量已突破1个亿,讯飞星火的用户数量为1200万,而360智脑尚未披露用户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几家多数都是“自研派”。如阿里在2022年初就开源了自研分布式训练框架EPL,通义千问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开源大模型;百度2019年发布了自研的预训练框架ERNIE,智谱AI成立在2020年底开始自研预训练框架GLM。
为何要强调自研?因为所有的模型都是在“套壳”Transformer及其三个变体架构,但这只是一个菜谱,预训练(生成基座模型)、微调(生成行业模型、垂直模型)才是真正的烹饪阶段,这个阶段也是决定一个大模型有没有竞争力、好不好用的关键。
“自研派”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布局较早,有的远早于ChatGPT诞生。所以光靠“追风逐浪”喊口号,是换不来市场信仰的。
事实上,周鸿祎也是本次AI浪潮中,输出前瞻性观点最多的激进者之一。高频输出观点的背后,则是360营收下滑、主业萎缩、股价深跌的严峻现实。
“蹭热度”难以聚焦到奇点
去年3月,360 GPT上线演示回答翻车,周鸿祎承认对答案不满意,但认为中国发展大语言模型需要更多耐心和宽容。
如今快一年时间过去了,360智脑并没有让人感受到“耐心打磨”,反而被迫不及待的推向市场。360去年半年报显示,360智脑“上半年取得近2000万元的相关业务收入”,而360智脑去年6月份才发布。到2023年三季报时,360没有继续披露360智脑的收入情况。
此外,360去年10月发布了面向C端用户的“AI大会员”。360大模型应用负责人梁志辉曾介绍,该项目“把 AI 能力结合场景封装成产品,大概会有200多项AI触点”,会员费“大概一年几百块的水平”。与此同时,360也将C端应用进行B端化的封装和改造,加速从C端免费市场向B端收费市场延伸。
显然,周鸿祎希望凭借大模型横跨B、C两端,C端容易出爆款,B端更容易闭环,不管哪一端成功,360都会彻底翻盘,扭转企业经营面持续恶化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360 2018-2022年依次为131.29亿元、128.41亿元、116.15亿元、108.86亿元和95.21亿元,连续5年下滑;2023年前三个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83%,净利润亏损3.78亿元。需要指出的是,2023年前三季度,360的收入中还包含5671万元政府补助。
这并非360首次亏损。过去几年中,360的净利润一直处于波动状态,2022年更是由于跟风投资哪吒汽车,计提了约9亿元亏损,导致全年净亏损22亿元。
分板块看,360三大主业均已萎缩。以最大主营业务互联网广告及服务业务为例,2018年营收还有106.58亿元;到2022年已经跌至47.10亿元,较2018年大幅下滑55.81%,彻底腰斩。
360经营业绩情况。
在此期间,360股价也从最高点63.35元/股,跌至目前的约7.6元/股,市值从近5000亿元跌至目前约540亿元,下跌近90%。当年一度叫板腾讯、硬刚百度的360,如今彻底失去了抗衡一线大厂的底气。
毫无疑问,周鸿祎的表现很像是一位坚定的AI发展派,但他以往追新技术和新赛道时,哪一次又不曾坚定过呢?2022年元宇宙大火时,周鸿祎也曾公开表示,正式涉足元宇宙领域,并以“数字孪生派”自居。周鸿祎从不掩饰他对新技术、新赛道的热情。公开数据显示,2005年360成立至今,对外投资数量近300起,涵盖了电商、社交、文娱、视频直播、智能硬件、新能源以及大模型,且都在这些领域推出了相应产品,但成功案例则极为罕见。
所以360常常令外界摸不着头脑,抱着客户、场景、业务却长期不能突破。周鸿祎本人也没少被批评“蹭热度”,
一个整天喊着“创新”的人,怎么几乎每次都能及时到场,出现在各个不同领域的风口上?
创新除了热情外,恐怕更需要的是沉浸,如果急功近利,什么火就做什么,大概率只是为了蹭蹭热点而已。
目前,国内大模型竞争已经进入第二阶段,一方面从拼算法拼算力,转为比拼规则体系下的生态构建,另一方面大模型逐步走向淘汰赛,没有真正投入资源、缺乏自研能力的都将被边缘化。面对百度、百川、阿里、腾讯、科大讯飞等竞争对手,360无论是技术还是生态都不具备独特的优势,周鸿祎是继续“仰望下一个风口”,还是把大模型做深做透,需要尽快做出决断。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
网商银行升级大雁系统,首次将大模型能力用于产业链金融
4月10日,2024数字产业链金融行业峰会上,网商银行宣布升级大雁系统,首次将AI大模型的能力应用于产业链金融。AI大模型洞察系列之二:一路追风的周鸿祎,AI创新者还是模型搬运工?
讨论360智脑,就不能不谈周鸿祎。周鸿祎一直是一位既活跃又富有争议的话题人物,从早年的3Q大战,到去年的离婚财产分割事件,以及近期的程前事件,周鸿祎始终不曾离开舆论场的中心。AI大模型洞察系列之一:百度文心一言,繁花未开冬已至
2023年,对国产大模型而言,是一个激情澎湃,充满壮志豪言,但唯独缺乏现象级产品诞生的年头;在海外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不断进化的推动下,国产大模型匆匆冲入了2024年,也就是所谓的“大模型应用落地元年”。AI大模型“国标”首批测试结果公布,人工智能成市场新焦点
12月22日,国内首个官方“大模型标准符合性评测”结果公布,百度文心一言、腾讯混元大模型、360智脑、阿里云通义千问四款国产大模型首批通过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