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银行增长之殇
2023年前三季度,宁波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72.35亿元,同比增长5.4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3.49亿元,同比增长12.55%。
这则数据见诸于许多媒体报道,以至于多数人都忽略了一个事实——宁波银行第三季度营收同比、环比均出现下滑。
营收下滑的背景是:宁波银行的总资产同比增长15.31%、发放贷款及垫款增加19.22%。
这真的不是一个好信号。
从营业支出上看,虽然三季度宁波银行营业支出总额变动不大,甚至有所降低,但业务及管理费大增14.6%,增幅与总资产相近,增本却降收。
为何业务管理费大增,营业支出还能降低?自然是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得少了。
利润方面,宁波银行无论是前三季度还是第三季度,均保持正增长,但前三季度拨备计提力度同比下降18.2%,第三季度单季拨备计提同比下降49%!拨备下降成了营业支出降低和盈利增长的重要支撑。
或是受业绩表现影响,浙商证券将宁波银行最高目标价下调17.19%至29.54元,招商证券在维持强烈推荐评级的同时,23 年PB 目标估值从1.4倍下降至1.1倍,对应目标价29.08 元/股,较2022年年报发布时下降21.7%。
股价的反应更加直接剧烈:三季报发布后,宁波银行股价一路下跌,PB跌破1倍,下探至0.8倍左右。
好消息是,宁波银行的资产质量水平依然十分优异,正如其风控理念“控制风险就是减少成本”——不良率保持低位且波动极小,即使拨备覆盖率下降依然高达480.57%,“存粮”还支撑利润增长很久,但“新粮”去哪里找?
一些“浓眉大眼”的业务跃然纸上。
今年上半年,宁波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达2681.37亿元,较年初增长10.19%;个人住房贷款达811.36亿元,较年初增长26.22%,同时房地产业对公贷款增速14%,在城商行中位于首位,在全部42家上市银行中也排在前列。
消费贷和与“房”有关的贷款似乎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增量。
2、逆势加码房地产?
宁波银行过往业绩增长虽猛但并非没有短板,比如2021年末其信用卡发卡量仅有372 万张,APP 用户数 571 万,再比如其房地产业对公贷款不到370亿元,占比仅有4.24%,个人住房贷款373亿元,占比4.33%。
短板也是机会。
相较其他短板,房地产业务很适合作为快速做出成绩的,同时,宁波银行的净利差连续下降,以量补价势在必行,房地产业务也恰恰能缓解宁波银行的燃眉之急。
见诸于财报,宁波银行在大半个银行业房地产贷款缩水的情况下逆势增长,2022年末,对公贷款中的房地产业贷款余额超过2020年、2021年总和,或许也是得益于规模大增,该类资产的不良率居然还降到了0.41%。
2023上半年,宁波银行的房地产业贷款一样保持了高增长:在城商行中位于首位,在全部42家上市银行中也排在前列,并且不良率再次优化。
无独有偶,宁波银行2022年末的个人住房贷款同样超过了2020年、2021年总和,并在2023年上半年同样保持较高增速。
虽然没有披露这类贷款的不良率,但宁波银行个贷整体的不良率持走高趋势,不过读懂君并不认为这是个人住房贷款的“锅”,相反个人住房贷款可能平抑了个贷不良率的升高:一方面,经历过几轮洗礼的购房者已经理性了很多,另一方面,除不可抗力外,会在一两年内断供的购房者屈指可数。
锅在谁身上?很可能是消费贷。
3、消费贷,“全村的希望”?
对于国人来说,消费金融已经不是新名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金融科技平台们屡创新高的在贷余额都宣示着这个行业蓬勃的生命力。
但被外界所忽视的是:银行才是消费贷真正的统治者。
就宁波银行而言,今年上半年,宁波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达2681.37亿元,较年初增长10.19%,增幅不小但低于整体,更低于个贷,增速有待进一步提高。
与“和房有关的贷款”不同,消费贷兼具高风险与高营收的属性,在往期文章中读懂君做过对比:
“从风险的角度讲,招联消费金融的贷款余额不足上海银行的13%,不良贷款却是上海银行的23%,114亿元的信用减值损失已经达到了上海银行同期的70%;从收益的角度讲,招联消费金融的营收、归属净利润分别是上海银行的33%、15%。”
从收益的角度讲,高收益的消费贷很适合当下的宁波银行,消费贷做大做强是解决营收增长的一个很好的方案。
据《中国证券报》:日前,多家银行打响年末消费贷价格战,花式推出各种利率优惠活动。例如,宁波银行宁来花近期推出感恩福利,新客首次借款有机会享受1.1%(单利)年化利率券。
1.1%,定期存款的利率都没有这么低,宁波银行简直要“卷”破天际。
4、 潜在的风险
一得必有一失,以量补价意味着贷款规模要快速膨胀,这背后的潜在风险值得琢磨。
从当前的数据来看,与房有关的两类贷款猛然增加并没有对宁波银行的不良率形成挑战,但金融行业最不缺的就是因风险爆发,业绩先增后降的案例,宁波银行逆势加码房地产业务的举动是否会在未来出现后遗症还需长期观察,毕竟连零售之王都已经开始为自己“战略失蹄房地产”而埋单了。
中国人喜欢把危机拆开去看,危中有机,招商银行正是如此。
2022年之前的几年里,招商银行相对于房地产持相对乐观态度,错过了压缩房地产业贷款的窗口期,作为股份行之光,尤其是2021年他们依然是"看到一些风险、危机;目前在市场形势比较低落的情况下,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结构性的机会。”
但2022年末,招商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上升至4.08%,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53.48亿元,是公司不良贷款增加的主要来源。
以事后诸葛亮的视角,我们可以得出:招行高层战略失误的结论,但若结合当时的背景和高层发言去看,招行在2022年之前逆势加码房地产也是一场豪赌,这场赌博短期来看他们输了,但长期去看未必,只是市场和股东很难给他们得到长期结果的机会,招行不可避免的走上了同业们一样压降房地产贷款的老路。
而庄灵君时代下宁波银行一样是“别人恐惧我贪婪”,这场豪赌是否会取得不一样的结果?让时间给出答案吧
至于消费贷的风险,正如上文所强调的,高风险、高收益,如果消费贷是宁波银行增收的主力,是否与“控制风险就是减少成本”相悖呢?或许,丰年坚实的拨备是一个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