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协发布消金报告:服务客户数破3亿,资产规模及贷款余额均破8000亿元

WEMONEY研究室WEMONEY研究室2023-07-05 15:41 数字金融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第五年面向社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情况的年度报告。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第五年面向社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情况的年度报告。《报告》由中国银行业协会消费金融专业委员会组织,全体消费金融公司参与调研,9家消费金融公司共同编写。

《报告》从发展环境、监管要求、业务发展、发展特色、社会责任、发展趋势等六个维度,以翔实的数据和丰富的案例,全面反映了2022年度消费金融公司的总体经营状况,系统总结了消费金融公司专业化和差异化的发展特色,充分展现了消费金融公司的责任与担当。

《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消费金融公司服务客户人数突破3亿人次,达到3.38亿人次,同比增长18.4%;资产规模及贷款余额双双突破8000亿元,分别达到8844亿元和8349亿元,同比增长均为17.5%,高于经济和消费增速,为恢复和扩大消费需求作出了积极贡献。

与传统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其他兼营消费金融的机构不同,消费金融公司作为唯一专营消费金融业务的机构,不忘国家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初心,通过金融服务与消费环节的紧密衔接,切实发挥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

《报告》指出,消费金融公司顺应居民消费提质转型升级趋势,以消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围绕休闲娱乐、健康医疗、教育培训等消费升级需求,积极拓展与线上线下商户的合作,做深、做细、做精场景消费金融,在多元化的消费场景中创新消费金融产品,增强金融产品体系与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适配性,有力推进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经济结构的升级。

在差异化经营方面,《报告》指出消费金融公司坚持下沉市场和长尾客户的差异化客群定位,以进城务工人员、蓝领工人等新市民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他们具有收入稳定性低、抗风险能力低、金融基础素养低、信用风险高的“三低一高”特征,较少能够享受商业银行的消费金融服务。消费金融公司以服务基层客群的差异化经营为特色,为新市民提供适当、有效、可负担的金融服务,在填补金融服务空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消费能力等新市民金融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对商业银行零售金融服务的有益补充,为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贡献了力量。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消费金融公司始终不忘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努力践行普惠金融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强化经营管理能力,降低运营成本和产品定价。在保障中低收入人群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捷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负担性,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监管机构的有力引导下,消费金融公司努力压降消费信贷的利费水平。

2022年底,消费金融公司的加权平均综合定价和客户实际承担利率全部压降到监管规定的范围内。同时,消费金融公司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为受疫情影响的客户解决实际困难。2022年,消费金融公司为受疫情影响的34万余名客户减免了51.9亿元的利息,为17.9万名客户减免了1.7亿元的费用,为9万多客户协商延期还款58.9亿元,为12.5万名因为疫情影响而逾期的客户提供征信维护服务。

《报告》进一步指出,消费金融公司坚持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通过深化现代金融科技的应用和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智能化,积极探索消费金融的新模式,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有别于以线下展业为主的国际经验,消费金融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互联网+”战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打破物理网点地域局限,服务半径和覆盖范围大为扩展;搭建自动化与标准化的风险识别、反欺诈、贷后催收和运营体系,经营效率逐步提升;识别并快速响应客户个性化服务需求,客户体验逐步提升。目前,大多数消费金融公司实现了业务全流程的网络化、贷款审批决策的自动化、7×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纯线上化。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派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派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paicaijing314@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