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股份4亿转让子公司控制权,温氏乳业分拆上市或遇阻?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出品|公司研究室
文|大同
近日,温氏乳业在股权结构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动。
5月25日,温氏股份公告称,拟将控股子公司温氏乳业35%的股权,以4.38亿对价转让给关联方广东筠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交易完成后,温氏股份对温氏乳业的持股比例由64.57%减少至29.57%,温氏乳业将不再纳入上市公司报表范围。
这份股权转让背后,温氏乳业独立上市进程是加快了还是暂时遇阻了?
01、剥离母体为上市公司“减负”
对于为何转让温氏乳业股权,温氏股份解释称,主要是为了集中优势资源提升公司的核心业务实力,优化整体业务结构及资源配置,是基于公司整体业务发展布局所做出的安排,本次交易所得款项主要用于补充公司日常经营所需,为公司未来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近三年,由于“猪周期”从顶峰回落到谷底,猪企的日子十分难过。
进入2023年以来,生猪行业的价格始终处于盈亏线之下,温氏股份的生猪养殖业务也陷入亏损。
2023年一季度,温氏股份收入199.7亿,同比增长36.92%;归母净利润为-27.49亿。
2023年3月末,温氏股份短期借款33.54亿,长期借款为105.88亿。一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5.38亿,较去年同期的-4.07亿有所恶化。
此前,业绩会上,温氏股份表示:“一季度借款增加的原因是合作银行加大对公司的支持力度,对高利率借款进行置换,减低财务成本;以及为二、三季度到期借款债务提前储备资金。目前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正。”
如今,温氏股份将亏损的子公司温氏乳业剥离上市主体,确实可以起到帮助母公司减负的作用。
02、独立上市计划或搁浅
温氏乳业成立于2000年,目前在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建有6个规模牧场,饲养25000多头奶牛,年产原奶可达13万吨。
从销售范围来看,温氏乳业是一家区域型乳企,公司产品覆盖范围主要在广东省,并辐射广西、湖南、福建、海南等区域。
2020年11月,温氏股份宣布拟分拆控股子公司温氏乳业单独上市。2015年至2019年,温氏股份原奶及乳制品销售收入分别为3.34亿、3.9亿、4.9亿、5.92亿和7.28亿,占温氏股份当期收入比例只有1%左右。
根据近期公告,2022年,温氏乳业收入为9.47亿,亏损653.6万。2023年一季度,温氏乳业收入2.04亿,亏损扩大至2234.17万。
尽管2023年温氏乳业亏损扩大,但从收入体量来看,温氏乳业难以对温氏股份的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2020年11月,温氏股份董事会授权子公司广东温氏乳业有限公司经营层,启动分拆温氏乳业至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
然而,在股权转让公告发布后,温氏股份对媒体表示,此前乳业确实有上市计划,但由于规则变化,2021年母公司亏损,乳业分拆上市无法实施。同时,目前生猪、肉鸡以及乳业行情低迷,温氏股份计划集中精力在主业发展上,如果未来乳业发展壮大能上市也乐见其成。
03、“供港品质”下亦有产品不达标
在广东市场,比较知名的乳制品公司包括燕塘乳业、风行乳业、温氏乳业、香满楼、晨光乳业、卡士酸奶、朴诚乳业等。
上述几家广州本地乳企中,只有燕塘乳业成功上市。2022年,燕塘乳业收入18.75亿,约是温氏乳业的两倍。
由于广东与香港临近,自2002年以来,温氏乳业、熟鸡、肉猪、鸡蛋陆续获得出口香港的资质备案。这种优势让温氏乳业长期以来都以“供港品质”作为金字招牌。
有市场声音认为,温氏乳业作为市场份额较小的区域乳企,有多年供港历史的奶源或许是其最大的底牌。
但在“供港品质”的招牌下,温氏乳业也生产了一些不合格的产品。
2023年2月,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23年第3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显示,标称温氏乳业生产、广州市福满家连锁便利店翠琳店销售的1批次鲜牛奶,因菌落总数超标问题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2009年,温氏乳业被查出旗下奶粉、乳制品中的蛋白质含量不达。2013年、2019年、2022年,温氏乳业旗下的不同子公司被检出产品不合格。2022年6月,因纯牛奶中的非脂乳固体含量不达标,温氏乳业被广州市监管局通告,并被监管部门罚没款2.74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