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阵”再出发,京东健康不改“卖药”底色

趣识财经佳怡2023-05-19 15:46 大健康
跟随母公司的“变阵”步伐,京东健康近期动作频频。

跟随母公司的“变阵”步伐,京东健康近期动作频频。

最新消息,京东健康正迎来“史上最大的组织架构调整”。

即新成立即时零售部,由原医药部负责人王一婷统管;新成立线下医疗业务部,负责人暂未披露;原数字健康业务部更名为企业业务部,由原药京采负责人周新元统管;原政府事务部更名为公共事务与合规部,负责人暂未披露。

此前5月11日,京东健康还发布了一项重大人事任命,邓卉接替曹冬,履新公司首席财务官一职,前者曾为京东集团投资支持部负责人及自有品牌业务部财务负责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调整中,其将即时零售部和线下医疗业务部的重要性第一次放到首位。在外界看来,京东健康此举旨在通过强化线下履约能力,寻求常态化、长效化增长,并向资本市场讲述更接近内核的互联网医疗故事。

图片

盈利的“新瓶”,卖药的“旧酒”

进入2023年后,“全面盈利”无疑是京东健康最凸显的关键词。

财报显示,2023年一季度,京东健康营收为139.5亿元,同比增长54.2%;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盈利11.57亿元,同比增长107.8%;经营盈利7.95亿元,同比增加1190.4%。

刚刚过去的2022年,京东健康录得营收467.4亿元,同比增长52.3%;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盈利26.2亿元,同比增长86.6%;股东应占溢利3.8亿元,同比增长135.41%。

图片

图源:京东健康财报

相较过去几年持续亏损的局面,京东健康在数据层面已明示质变的拐点。

然而,透过整体表象看“肌底色”,京东健康盈利的“新瓶”里,装的仍旧是卖药的“旧酒”,距离所谓的互联网医疗,即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疾病风险评估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相距甚远。

整个2022年,京东健康来自商品销售,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卖药”收入达404亿元,同比增长54.2%,占总收入的比例为86.3%,基本与2021年的85.3%持平;服务收入(线上平台、数字营销化及其他)仅为64亿元,占比不足15%。

人员配比上,截至2022年底,京东健康共有2739名员工,其中采购占据了64.3%,销售和市场推广人员占据了12.8%。

由此可见,采药和销药,才是京东健康的主导和灵魂,至于“秒问京医”、“夜间急诊”、“专家在线”、“药学门诊”等医疗服务,反而被“喧宾夺主”,沦为边角料。

事实上,不仅仅是京东健康,诸如阿里健康、美团送药、叮咚快药等同仁,均面临该问题。

这一方面有业务属性的缘故。某三家医院的医生向柒财经称,“比起药品,医疗服务的交付流程要复杂和冗长的多,以及患者个体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大量的碎片化场景只存在于线下,需要协调医院、医生、患者各方。”

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普遍认知里,线上问诊“不太靠谱”。

北京工作的小五(化名)在接触过几次线上问诊后称,“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诊断,整体质量较低,感觉就是买了个心理安慰,最后还是要回到线下。”

长沙的苏苏认为,借助线上问诊,实现开个别处方药不用跑医院,确实方便了不少。至于有没有切实使用过线上问诊,苏苏给出否定的答案。

尽管线上问诊有“沽名钓誉”之嫌,但行业的共识是,未来来自“医”的市场规模一定几倍于“药”。如何用技术把又重又难的医疗服务搬到线上,并做到标准化、效率化、信任化,是互联网医疗企业亟待突破的困境。

而对京东健康来说,如何在疫情“风口”过后,稳住增长,则是短期内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此次组织架构调整,发力即时零售,或是其瞄准的方向。

作为互联网禀赋的“卖药”工具人,从某种程度上讲,速度便是生产力和竞争力,决定了用户的体验感和复购率。京东健康必须更快,才能抵御“劲敌”。

图片

转型“更医疗”,太阳底下无新事

为了摆脱“大药房”形象,也为了改变单一的营收结构,京东健康一直在努力。

目前,线上线下一体的“医+药”转型,已成为大健康赛道的共识和标配。

今年3月,美团买药slogan由“买药上美团”变为“24小时看病买药”,昭昭野心不言而喻;阿里健康深度挖掘资源优势,丰富供给,在满足多样化医疗需求同时开辟盈利渠道;京东健康则不断拓展严肃医疗、消费医疗、健康管理等医疗业态,试图构筑全场景和全生命周期的用户健康服务体系。

图片

图源:京东健康APP

仅从流量的角度来说,成效还是有的。截至2022年底,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已建立超过150个二级临床科室,以全年日均问诊咨询量超30万人次,全年问诊量超过1亿人次,坐拥在线诊疗第一入口。

可落地到现实中,京东健康的“更医疗”、更多元之路显然一波三折。

2022年12月,京东健康宣布撤销TO B的医院合作部,将医院合作部部门职责及人员整合至京东健康的互联网医疗部,整合后的互联网医疗部负责全平台医生的互联网诊疗服务等。

这意味着,打通公立医院,走向严肃医疗的第一步,京东健康“出师未捷”。

而B2C之外曾被寄予厚望的药京采,对标药师帮、1药网等玩家,本意是想联合一些中小连锁药店形成一个所谓的大联盟,然后由大联盟去跟药企去谈一个比较好的采购价格或返点,也就是B2B的模式。

更多五花八门的举动,因为水花不大,都常常给人留下京东健康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印象。

比如,涉足保险,其联合复星联合健康、京东安联保险等,共同推出“家医保”管理型健康险服务;上线包括智慧体检、企业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员工帮助计划)等服务;聘请老中医,发力中医院;吸纳集团的宠物健康品类资产,建设首批互联网宠物医院……

此外,于今年2月举办的第三届京东健康合作伙伴大会上,京东健康释放新信号:打造“全民全域健康消费第一入口”,目的在于邀请更多的医生、药企、商户加入京东健康的生态。

总的来说,虽然招式繁多,但太阳底下无新事,除了“卖药”,其他商业模式没有一个跑通(体量太小),京东健康还是那个京东健康。

2023年,随着机遇性的“黑天鹅”已经远去,医疗回归线下,就像三年前,京东健康再度站在十字路口。变阵再出发,押注即时零售部和线下医疗,改变能有多大?2022年的扭亏为盈会不会只是昙花一现?市场对京东健康的未来充满疑问。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派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派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paicaijing314@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