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众银行2022:坐拥3.6亿个人用户,业绩高增长,被监管提示杠杆风险

WEMONEY研究室刘双霞2023-05-06 19:05 数字金融
微众银行的转型焦虑。

出品|WEMONEY研究室

文|刘双霞

走过8个年头的微众银行如今已拥有3.6亿个人用户,是“零售之王”招商银行的2倍。在民营银行中,微众银行仍然是一家独大,去年营收和净利润均保持30%左右的增幅。

8年时间,微众银行经历了从消费信贷、小微金融,再到财富管理的探索和变迁。当下,“微粒贷”流量见顶,联合贷模式受限。从“流量”到“留量”,微众银行承受着业务转型和多元化的压力。

01.业绩保持高增长

2022年,微众银行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353.64亿元、89.37亿元,增速为31.03%、29.83%。资产利润率为1.96%,较2021年提升0.21个百分点。

同业对比来看,从营业收入来看,千亿资产的民营银行中,微众银行营收增幅位列第一。苏宁银行去年营收为40.65亿元,增幅为17.64%。网商银行去年营收156.86亿元,同比增长12.82%;众邦银行去年营收15.53亿元,同比增长0.03%。

从净利润增幅来看,4家千亿资产的民营银行中,网商银行领跑。2022年,网商银行、苏宁银行、微众银行、众邦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69.12%、66.76%、29.82%、0.08%。

放大至整个银行业,2022年,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营收增速分别为1.05%、0.73%、4.52%、4.34%,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97%、8.89%、10.76%、15.48%。

微众银行董事长顾敏表示,2022年,在疫情反复、经济下行背景下,村镇银行存款失踪、债市异常波动等事件对市场稳定和客户信心造成冲击,让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经历了多重“压力测试”,面对挑战,微众银行通过主动控制规模增速、调整业务结构、强化风险控制,取得了相对稳健的经营成果。

事实上,疫情以来,微众银行虽然业绩增幅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了持续高增长。2019年-2021年三年间,微众银行分别实现了39.5亿元、49.57亿元和68.84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9.66%、25.49%和38.87%。

(微众银行近年业绩变化,截图自企业预警通)

微众银行于2014年12月获得由原深圳银监局颁发的金融许可证,是国内首家开业的民营银行。截至2022年末,微众银行总资产为4738.62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8.00%;所有者权益为364.14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31.35%。

02.监管提示杠杆风险

微众银行背靠腾讯母公司,依托微信、QQ等主流社交平台,业务发展迅猛。

走过8个年头的微众银行如今已拥有3.6亿个人用户,且个人用户数赶超“零售之王”招商银行的1.8亿人,相当于其个人用户数的2倍。

截至2022年末,微众银行服务的个人有效客户数突破3.6亿(比2021年末增加约4100万人)、触达小微市场主体超过340万家,自有资金发放各项贷款余额3370亿元。

截至2022年末,微众银行贷款余额为3369.97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28.04%;存款余额为3554.41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7.78%。

快速扩张的微众银行也引来监管关注。

2022年,央行、证监会等部门要求微众银行降低杠杆率,对“微粒贷”、“微业贷”等高杠杆率的业务进行整改。

2022年3月,银保监会信托部明确定义银登资产流转业务为“金融同业通道”业务,微众银行银登资产流转业务不得新增,存量业务逐步压降清理。

据媒体报道,2022年6月,央行指令要求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停止微众银行在该场所发行资产支持票据,以降低杠杆率,停止野蛮扩张;9月,证监会指令上海证券交易所停止微众银行在该所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停止资本无序扩张。

年报数据显示,微众银行2020年、2021年的杠杆率分别为5.8%、5.87%,2022年增至7.29%。

事实上,微众银行的拳头产品“微粒贷”采取“联合贷款”模式,以有限的资金撬动大规模的贷款业务。

“不要把我们看成是一家银行,看成一家中介就好。”顾敏在银行创建之初如此定调。

微众银行原副行长黄黎明曾介绍,“微粒贷”的放款资金除了前期的部分自有资金外,多数来源于与其合作的数十家银行。即在发放每笔的贷款中,微众银行与合作银行按2:8出资比例放贷,利息收入按3:7分成——这多收的10%利息相当于微众银行向合作者征收的“连接设施使用费”。

此外,微众银行的不良率出现攀升的势头。2016年—2018年,微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0.32%、0.64%、0.51%,维持在1%以下。到了2019年,该行的不良贷款率飙升至1.24%,且后续两年均保持在1.2%的水平。

截至2022年末,微众银行不良率为1.47%,较2021年末提升0.2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413.99%,较2021年末下降53.47个百分点。

03.寻找新增长点

历经8年时间,微众银行经历了从消费信贷、小微金融,再到财富管理的探索和变迁。

当下,“微粒贷”流量见顶,联合贷模式受限。从“流量”到“留量”,微众银行承受着业务转型和多元化的压力。

在信贷业务中,“微粒贷”之后,微众银行力推小微信贷品牌“微业贷”。截至2022年末,“微业贷”近100%的小微客户为民营企业,超70%的客户年营收在1,000万元以内,户均授信约99万元,笔均借款约20万元。

事实上,从贷款结构和营收结构也可看出,微众银行业务重心的变化。

贷款结构方面,2022年,微众银行个人贷款、公司贷款余额分别为1886.38亿元、1420.56亿元,其中公司贷款占比为42.15%,比2021年末增加4.96个百分点,以小微企业贷款为主。

2022年全年,微众银行发放普惠小微贷款超4600亿元,2022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比重超40%。

从营收结构看,2022年,微众银行营收中利息净收入占比70.61%,非利息净收入占比29.39%。

微众银行2022年利息净收入为249.70亿元,同比增长39%,小微企业贷款收入贡献占比不断提高;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92.84亿元,同比增长6.62%。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主要由贷款平台费收入、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构成,分别为137.40亿元、101.06亿元,分别增长12.28%、6.42%。

未来,财富管理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长点。2022年,微众银行推出“微众银行财富+”品牌,欲打造一站式数字化财富管理服务。截至2022年末,“微众银行财富+”累计与57家基金公司、19家银行理财子公司、8家信托公司、9家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在售产品超1,700只。

顾敏表示,作为一家年轻的商业银行,微众历史积淀有限、能力仍存短板。将坚持将能力建设作为长期战略目标。展望2023年,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微众将把控制风险、降低损失摆在突出位置,保持专注、审慎创新,潜心打磨产品、提升能力。

本文为派财经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派财经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可发邮件至paicaijing314@126.com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注明来源派财经(微信公众号ID:paicj314)及作者名字。如不遵守,派财经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