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网络小贷被国资收购!成交价超4亿

镭射财经镭射财经2023-04-12 15:54 数字产业
时隔半年,国内最大收单机构银联商务旗下的网络小贷股权转让落地。

时隔半年,国内最大收单机构银联商务旗下的网络小贷股权转让落地。

湖北省宏泰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泰金控”)已经与银联商务签署协议,宏泰金控收购重庆中金同盛小额贷款有限公司52%股份,中金同盛小贷为全国性网络小贷牌照,注册资本7亿元。该笔交易于3月份成交,成交金额4.42亿元。

图片

去年下半年,银联商务挂牌转让中金同盛小贷52%控股权,转让底价为4.42亿元,最终成交价与转让价持平。交易后,宏泰金控将持有小贷公司52%的股权,银联商务将持有小贷公司48%的股权,共同控制小贷公司。

工商资料显示,宏泰金控最终控制人为湖北宏泰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金融投资,而宏泰集团由湖北省财政厅全资控股。根据转让协议,银联商务旗下的中金同盛小贷和中金同盛商业保理捆绑转让,宏泰金控同时受让了这两张牌照。

从转让价格上看,银联商务网络小贷控制权的受让方必须具备非常强的实力。由于中金同盛小贷存在较大规模的账面资金,且监管对于受让方的资金来源查验较严,决定了能受让银联商务网络小贷的企业寥寥无几。

据了解,中金同盛小贷在转让时要求意向受让方注册资本、净资产均不低于20亿元,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净资产不低于100亿。

知情人士称,中金同盛小贷的股权整合系聚焦主业要求,降低类金融控股子公司的合规压力,为IPO扫清障碍。不过,银联商务并未完全放弃中金同盛小贷,新的控股股东可能偏财务投资,小贷业务仍在银联商务生态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与网络小贷壳资源转让不同,中金同盛小贷具备一定规模的存量业务,属于有真实经营业务的网络小贷牌照。中金同盛小贷依托银联商务全国收单网络和商户资源,能在获客和风控上获得便利,进而高效开展供应链金融和小微企业贷款。

业绩表现上,中金同盛小贷营收利润规模保持增长。2022年7月,中金同盛小贷营收4352.96万元,净利润4522.57万元。资产总额15.07亿元,负债总额6.57亿元,所有者权益8.49亿元。

2021年营收8151.33万元,净利润6582万元。总资产14.22亿元,总负债5.91亿元,所有者权益8.31亿元。从营业净利率指标看,中金同盛小贷的营业净利率高达80%以上,可见其获客、风险等成本费用非常低。

此前,「镭射财经」独家获悉,截至2022年6月末,中金同盛小贷放款余额21.11亿元,不良率仅0.14%。中金同盛小贷的不良率之所以能保持较低水平,离不开其独特的风控模式。

中金同盛小贷一方面接入银联商务的大数据平台,另一方面联合第三方风控服务商,完善风控模型,并结合线下审核的方式对风险综合控制。目前,中金同盛小贷在十余个省市开展小微金融业务。

中金同盛小贷此前推广的消费金融业务已经淡化,商户贷小微贷成主要业务构成。以往产品信息显示,中金同盛消费贷产品全民购,授信额度最高为五万元,借款期限可分为6期或12期,综合年化利率12%-36%。但目前,银联商务官网已无全民购产品介绍。

中金同盛小贷运营的拳头小微贷产品为“商e融”,该产品是一款针对银联商务收单商户的个人经营性贷款产品,额度最高200万,主要客群为企业法人和个体工商户。业务模式为线上申请线下尽调。

中金同盛小贷还开发小微贷新产品幼e融,贷款综合年化3%-18%。幼e融针对幼儿园经营者的贷款产品,要求园所成立三年以上,年收费100万以上,同时满足人均年收费超4000元,在园人数超75人。

另外,中金同盛小贷还拓展农业场景,为农户向经销商采购提供分期付款服务;布局信用支付业务,在厦门地区推出“信用乘车”、“信用就餐”、“信用停车”、“信用刷脸付”等产品。

中金同盛小贷之外,银联商务还基于收单业务,布局了大量类金融业务。银联商务打造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天天富,面向银联服务的商户和用户提供理财、贷款、保理、信用卡等金融产品。

信贷板块中,银联商务天天富主要提供的产品包括商户贷和消费贷,业务模式为贷超模式,为消费金融公司和银行产品导流。

从银联商务天天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可以看到,银联商务早期在金融业务布局上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步调相似,都倾向于打造多元金融变现模式。银联商务依托银行卡收单、特约商户和收单资金管理,形成资金、资产和数据的闭环,的确具备互联网金融业务生态基础。

不过,受互金业务严监管和支付机构聚焦主业的影响,银联商务的支付+金融战略布局也不得不调整。一方面,非银行支付机构管理新规浮出水面,银联商务需削减所持支付牌照。据不完全统计,银联商务持股的支付牌照有11张,其中10家持股比例在10%以上。

另一方面,监管为维护金融秩序良性发展,制定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办法,严控金控业态,这也会对银联商务的类金融控股业务加以限制。不只是银联商务,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乃至互联网金融公司,都在整合旗下金融牌照,以适应监管趋势,降低合规风险。

尤其是第三方支付机构,自移动支付全面渗透后,支付成为互联网金融入口,支付数据也是金融领域最具延展深度的一项参数,但以支付为支点的场景叠加、跨界经营和算法导流,也给监管制造盲区,风险难以被穿透。因此,支付公司的类金融控股子公司整顿,首当其冲。

况且,银联商务正处上市关口,支付业务回归本源自然更加迫切。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派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派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paicaijing314@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