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鹤何处寻增长
3月28日,中国飞鹤(下称“飞鹤”)发布2022年财报,2022年公司营收减少6.4%至213.11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9.42亿元,同比下降28.07%。
这是飞鹤上市以来,营收首次录得年度负增长,年报将营收下降原因总结为三个:(一)内地出生率下降;(二)为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本集团于2022年实施了「新鲜」战略......;及(三)本行业竞争不断加剧。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上半年,飞鹤下半年业绩大幅修复,但2022年下半年的毛利率环比上半年下降,这或许是修复业绩的代价——奶粉界的“五粮液”也不得不靠降低毛利率去“卷”了。
事实上,这不是飞鹤毛利率的首次下降,2020~2022年飞鹤的毛利率连续下降,从72.5%降至65.46%。
若未来毛利率持续下降,飞鹤或将迎来增收不增利的新常态,破局之道是寻找新的增量,但在新生儿数量骤降的今天,飞鹤的主力产品婴幼儿配方奶粉遇冷,而其成年人产品和海外市场短期难当大任,飞鹤又该去何处寻增长呢?
1、“卷王”崛起
2008年,一件影响力不亚于汶川地震的社会事件震惊全国——三聚氰胺,昔日占据市场份额18%的奶粉业巨头三鹿首当其冲,此外如伊利、蒙牛等诸多奶粉品牌也被牵扯,奶粉行业大洗牌。
也有一些品牌在风波中独善其身,比如飞鹤,但真正让飞鹤崛起的是其高端战略。
2016年对飞鹤和配方奶粉行业来说都是一个分水岭。
于配方奶粉行业而言,2016年开始,我国出生率快速下滑,但对于主流玩家依然是长坡厚雪。
一方面,这个市场依然处于高速增长状态,Euromonitor发布的数据显示,配方奶粉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342.5 亿增长至2021年的1689.6 亿元,预计2026年我国婴配奶粉市场规模将达到1897.3亿元。
另一方面,《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发布,行业门槛被大幅提高,中小企业逐渐掉队,这有利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利好行业龙头——市场的“水”还在涨,那么行业集中度提升后,剩下的“船”自然高的更快,飞鹤也在这个过程逐渐成长为市占率第一的“卷王”。
于飞鹤自身而言,其于2015年做出了影响深远的战略转折。
飞鹤董事长冷友斌决定只专注高端奶粉,并首次提出“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口号,在哈尔滨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婴幼儿营养研发中心,并砍掉了年收近5亿的低端产品“飞慧”,推出高端产品“星飞帆”。
2016年,打通线上+线下营销渠道,把“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品牌形象狠狠砸进消费者的心里,消费圈有个梗——女人>孩子>老人>宠物>男人,但现实是,当女人有了孩子之后,孩子也可以大于女人,配方奶粉不断增长的市场规模就已经说明了这一问题,于是飞鹤的高端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功。
飞速上涨的业绩反过来为市场营销的投入提供大量“弹药”,二者在2022年之前形成正循环,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2年,飞鹤销售费用率一直维持在30%左右,金额从2016年的13.7亿元一路增长至2021年的67.3亿元。
在品牌、营销“大步走”的同时,飞鹤供应链也在大规模发力和生产端、消费端形成了正反馈循环,实现了资源的高效整合。正确的战略和真金白银的投入让飞鹤的营收、归属净利润不断走高,其中归属净利润从2016年的4.17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68.71亿元。
拐点出现在2022年,飞鹤的营收、归属净利润首次双降,当然它的一些质疑在2022年之前就已经存在。
2、 质疑——智商税、轻研发?
2015年之后,飞鹤斥巨资打造高端形象,2020年其毛利率已经增长最高点——72.5%,这惊人的数字常常被拿去和五粮液对比,而国产奶粉第一股贝因美配方奶粉2022年三季度的毛利率仅有35.17%。
与高毛利率相对应的是其30%左右的销售费用率,这意味着消费者每购买一罐飞鹤奶粉,其中约30%的费用是被飞鹤用做广告宣传和推广。
由此,飞鹤常常被diss为智商税,但读懂君不以为然。
市场经济下,飞鹤能够以高毛利率成长为国内龙头,这更说明了其产品、品牌、营销以及供应链等方面的成功。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有足够高的毛利率,才能投入更多的资金和力量去“卷”,贝因美的毛利率低,它销量有飞鹤高吗?活得有飞鹤好吗?对于低毛利率的品牌,新生儿数量骤降带来的可能是生存问题,而对于飞鹤,则是“生存质量”的问题。
除了智商税,“轻研发”也是飞鹤时常被diss的点,这与飞鹤竭力打造的科技标签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舆论diss飞鹤研发的主要原因是,研发费用率却处于低位且远远小于销售费用率,比如2021年仅有1.89%。
在2022年,飞鹤的行政费用增加3.27亿元至15.35亿元,同比增加27.1%,主要由于员工成本及研发成本增加;2022年其研发成本增加仅超6000万元,研发费用率提高至2.31%,依然不高。
但根据东财行业分类,“乳制品”行业平均研发费用率0.73%,“食品”行业平均研发费用率1.47%,飞鹤的研发费用率已经处于行业高位水平,飞鹤也在2021年业绩发布会上透露,去年企业研发投入达到4.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0.5%,登顶奶粉行业第一。
轻研发的论调也不太能站得住脚。
不过,行政费用与研发成本的变化还透露出另外一个信号——行政费用增加的大头在员工成本上,这着实令人惊奇。
在增长乏力的2022年,飞鹤不需要“降本增效”吗?又或者说它已经找到了新的增长之道?
3、于何处寻增长?
如果不是国内的新生儿数量骤降,飞鹤的高增长或许还可以延续几年。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出生率已从2016年的12.95‰跌至2021年的7.52‰,新生儿数量下降到2021年的1062万人。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零至三岁儿童的数量相应从2016年的50.9百万人下降到2021年的约37.1百 万 人,复 合 年 增 长 率 为-7.8%,并预 计 到 2025 年,新生儿数量将恢复到2021年的相同水平。
那2025年之前,飞鹤的增量去何处寻找?消费品的增长无非两个方面——量与价。
价格方面,飞鹤是否还有上升空间?
一则数据显示,飞鹤星飞帆产品单价为348元/900g,价格位于同类产品第四位,比第一名便宜89元/900g,但却是国产品牌中最贵的,未来飞鹤的价格还有多少上涨空间是个未知数,不过从其连年下降的毛利率上看,涨价不是适合当下的方案。
2021年、2022年,飞鹤毛利率连续下滑,细化到具体产品,2022年飞鹤的三大产品的毛利率均在下跌,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下降了3.6个百分点。
2022年中报飞鹤将整体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归结为:经典星飞帆产品收入下降,换句话说:高端产品有点卖不动;2022年年报则将主要原因归结为: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的产品结构变动及我们产品成本上升。
经计算可以得知,2022年,飞鹤的销售成本上升约6亿元,令其毛利率下降2.78个百分点,成本上升的影响没有传到消费端,这恰恰说明飞鹤涨价面临着一定压力,靠涨价提收入的路在当前并不好走。
想想也对:存量市场在萎缩,玩家在内卷,涨价肯定有压力,在年报中飞鹤将“本行业竞争不断加剧”作为营收下降的第三条原因,“都知道婴幼儿配方奶粉赚钱,伊利、君乐宝贴边打。”一位接近飞鹤的人士评价道。
销量方面是否有可能提升?很难。
但国内新生儿下降给所有品牌带去了挑战,飞鹤自然不能独善其身。在这种环境下,销售费用对于飞鹤营收的推动已不明显,尤其2022年其销售费用同比仅下降2.7%,而营收则下降了6.4%。
过去的成功经验在新的环境下是否适用已经成为问号,飞鹤需要第二增长曲线,比如在成年人产品尤其是营养补充品上下功夫,但这显然不容易。
当前飞鹤涵盖成人奶粉的其他乳制品以及营养补充品收入为13.79亿元,同比降低,尤其是营养补充品收入及收入占比均有所下降。
再比如,从国内杀到海外,以海外市场作为新增量,这也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2022年飞鹤在美国收入甚至还同比下滑了1000多万元,看来飞鹤在国内市场的品牌优势在海外并不适用。
飞鹤该去何处寻增量?期待飞鹤能在2025年之前就找到答案。
作者手记:
聊完奶粉,我们聊点轻松的。
56个民族、960万平方公里衍生出了8大菜系,北方人吃不惯粤菜的清淡,广东人享受不了川菜的辛辣,即使是一个简单的火锅也被细分为四川火锅、重庆火锅、椰子鸡、老北京火锅、牛肉火锅等诸多市场,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口味寻找适合自己的菜品。
而奶粉居然可以被飞鹤概括为“更适合中国宝宝。”而不是更适合汉族、蒙古族或是朝鲜族的宝宝,也不是华北、华东、东北的宝宝,更不是四川、广东、辽宁的宝宝......
这得是多么强大的产品?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