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顺风车老大为何不能垄断市场?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出品|公司研究室IPO组
文|曲奇
近日,嘀嗒出行第三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金、海通国际及野村国际为联席保荐人。随着年初滴滴出行恢复新用户注册,以及嘀嗒出行再次冲击IPO,沉寂已久的出行市场再度热闹了起来。
01、九成收入来自顺风车
作为国内顺风车第一大平台,嘀嗒出行的业务主要以顺风车为主。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9个月(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嘀嗒出行收入分别为7.5亿、7.8亿和4.3亿。其中,顺风车收入占比分别为89.1%、89.0%和91.1%。嘀嗒出行的其他两块业务网约车服务和广告收入占比仅有10%左右。
过去几年的疫情防控让公众出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这也影响到了嘀嗒出行的经营表现。
报告期内,嘀嗒出行顺风车交易总额(GTV)分别约为81亿、78亿和46亿,顺风车收入分别为6.7亿、7.0亿和3.9亿。其中,2022年前9个月,嘀嗒出行顺风车同比减少25.4%。
嘀嗒出行作为出行信息的整合服务商,公司商业模型始终是轻资产模式,不依赖大量资本投资或流量购买,不拥有或租赁车队车辆,不承担任何汽车拥有成本。这种轻资产模式,让嘀嗒出行实现较高的毛利率。报告期内,嘀嗒出行毛利率则分别为82.7%、80.9%和74.6%。
这份招股书中值得注意的是,嘀嗒出行自201年首次盈利后,已经连续4年实现调整后净利润层面盈利。报告期内,嘀嗒出行经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3.4亿、2.4亿和0.7亿。
02、加大补贴力度难阻收入下滑
根据招股书,2021年国内顺风车市场中,前3大顺风车平台市占率合计为91.3%。其中,嘀嗒出行市场占有率第一为38.1%。
嘀嗒出行虽然是轻资产运营,但为了抢占市场,对用户进行补贴以吸引用户使用却是必要的。
2020年及2021年,嘀嗒出行销售费用分别为2.2亿和2.6亿,销售费用率分别为29.6%和32.8%。2022年前9个月,嘀嗒的销售费用为1.75亿,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销售费用率却达41.0%,同比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
在2022年出行需求减少,嘀嗒收入下滑的背景下,公司想靠补贴促进收入增长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滴滴出行顺风车市占率为21.7%,低于嘀嗒出行。但2021年7月开始,滴滴便停止了新用户注册,这对滴滴抢占市场无疑造成了较大的打击。随着2023年重新恢复新用户注册后,滴滴是否会加大补贴力度以重夺市场?届时嘀嗒还能否维持近四成的市占率?
03、出行不是门好生意
中国四轮出行市场由出租车扬招、出租车网约、网约车及顺风车组成。根据招股书,2021年,这4种出行方式的订单总数分别约为144亿、18亿、102亿和3亿。顺风车的订单量只有网约车的零头,这意味着即便嘀嗒在顺风车市场做到行业第一,未来的空间也并不广阔。
为了打破天花板,嘀嗒也在发力网约车业务。2022年前3季度,嘀嗒对出租车司机的补贴为734.8万,同比增长381.8%;对出租车乘客的用户奖励为1155.8万,同比增长19%;与之相比,2022年前3季度,嘀嗒对私家车车主的补贴和顺风车乘客的用户奖励分别同比下降75%和40%。
然而,补贴并没有让出租车业务收入增长。2022年前9个月,嘀嗒出租车收入1.6亿,同比减少41.1%;毛利率-47.7%,同比减少63.2个百分点。
嘀嗒想在出行市场分一块更大的蛋糕,但出行真是一门好生意吗?
网约车早期是靠补贴战从传统出租车领域抢客户,随后滴滴在和快滴以及优步的火拼中,滴滴成为了最后的幸存者。就当外界以为滴滴要一家独大的时候,滴滴却被监管审查停止了新用户注册,这之后美团、高德等聚合打车模式兴起。
四轮出行市场就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垄断者,你方唱罢我登场,能吸引用户的无外乎是补贴力度的大小,以及习惯养成后的惯性。即便嘀嗒顺风车是第一名,但若遭遇重大的合规审查,其市场地位随时可能被竞争对手颠覆。
招股书显示,其顺风车平台累计接获57宗行政罚款,其中36宗后续已于截至本文件日期撤销,余下21宗行政罚款由5000元至3万元不等,合共约为55万元。
罚款事小,未来若遭遇和滴滴一样的审查事关重大。即便当下嘀嗒顺风车是第一名,其市场地位也随时可能被竞争对手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