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银行的财富管理也在悄悄“卷”起

周观新金融周公子2022-11-21 09:44 数字产业
最后,希望每家银行都争做“财富管理之行”的当下,行业能为“中端客群”的财富管理需求多上心。比如,像主办行这样,就算只是卖产品,那也卖得用心一点。

年初时,笔者关注过一个小问题:没想到,年底就看到了一些小改变。近期,有互联网银行不仅升级了理财端客户体系,把客户按不同的资产规模划分为四个等级,APP上还添加了“财富+”字样。作为最早期的用户之一,笔者留意到,这是首家在理财端对用户层级进行细分的互联网银行,聚焦的还是容易被忽视的“中端客群”。

虽然,这种细分动作看起来很基础,但放在互联网银行中来看,一来是探寻财富管理业务目标客群的标准“试水动作”,二来也是在息差之外释探寻“第二曲线”的信号,互联网银行也需要更多元的业务结构。

只是,互联网银行的财富管理,该如何在商业银行中杀出差异化特色?为避免软文嫌疑,笔者就不具名是哪家了(下称“主办行”),仅结合公开信息、个人体验谈谈看法。

图片

Part 1

瞄准“财富客群”

试水分层管理

经过8年积累,互联网银行累积的不只有贷款规模,还有不断增长的理财客群。

作为一个选择互联网银行作为主办行之一的普通用户,笔者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互联网银行什么时候才会有增值服务,呈现方式会与普通商业银行有何不同?

近期,终于看到有互联网银行在尝试交出答卷。

最近,主办行把理财端客户划分为了四个层级:白银、黄金、铂金、钻石,财富值门槛分别为:0、50000、500000、3000000,日、月均资产即为财富值。

不同层级对应的增值服务不一,大部分权益体现在积分奖励、专属理财师1对1服务、产品预约购买等。其中,最高级别钻石,拥有一项比较特别的权益是可到访该行的“体验之旅”,含机票酒店,终身仅一次。

众所周知,多数商业银行的私行客户是金融资产600万至1000万起步,而财富客户的门槛则从几十万到百万不等。

因此,从主办行细分门槛来看,其主要客群距离“高净值”应该还有较大距离,但与很多银行的“财富客群”却有所重叠。也就是说,其客户分层体系虽有细分,但更聚焦对财富管理市场的中端客群进行细分。横向对比来看,主办行对“财富客群”提供的增值服务或许谈不上“顶配”,但却很实用:

一来,是因为其积分不仅可以兑换各类商品,还可以在买理财的时候直接按比例抵扣现金;二来,因为没有线下网点,为AUM贡献比较多的客户提供参观机会,有助于客户增进对其了解。

截至目前,营业仅8年多的主办行已有3.21亿有效客户数,成长速度惊人。虽没有明确披露投资理财用户在其中占比多少,但从这些年迅速增长的非息收入来看,亦可窥见为何主办行会对“财富客群”日益重视。

图片

近几年来,除了原有的存款、银行理财等产品之外,主办行也连续补齐了信托、基金、保险等产品代销,种类日益丰富。

然而,大部分产品都是代销,为何主办行就能在短时间吸引大量中端理财客户?

图片

Part 2

细微之处见差异

屌丝也有好生意

结合行业变化和个人体验来看,其产品创新能力和用户洞察能力还是非常可圈可点的。

众所周知,自2015首批互联网银行开业以来,大家都没有网点。彼时,大家都觉得“吸储”将会是互联网银行的头等难题。而笔者的主办互连网银行,在当时也是为揽储想了不少“新招”,比如早期的“智能存款”就曾是爆款,引得不少中小银行跟风,后期由于监管原因陆续下架了,笔者在早期也提过其中曲折:。

凭着利息高且存取灵活的优势,“智能存款”在2018年迅速出圈,主办行的存款规模也随之突飞猛进,从2017年的53.36亿飙升至2018年的1544.78亿。

虽然,该类产品在2019年已在全行业范围内下架,但主办行似乎从此摸到了解决吸储难题的“脉门”,也摸到了投资者们的“喜好”。

接棒“智能存款”的爆款,是“大额存单+”。同样是20万起存,但其5年期“大额存单+”的年化利率高达4.2%,且可灵活转让、每月派息。很快供不应求后,主办行又上线了“大额存单+”B款,年化利率为4%。

笔者当时对比发现,其他商业银行同时期的5年期大额存单,收益过“4”的是极少数,今年则连过“3”都抢手。因此,其“大额存单+”到目前都仍吸引着不少投资者排队预约,但据客服透露,由于没有新增额度,只能等待有人转让后方可买入,目前成功买入的是今年1月份就已预约的客户……

图片

零售之王及某互联网银行在售的大额存单

除了“智能存款”、“大额存单+”,同类型同期限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对比下来,主办行代销理财收益率通常给客户的感受也是:“总比其他银行‘高一点’。”而这“一点”对高净值人群来说可能只是“羊毛”,但对利率价格敏感的中端客群而言则有吸引力,尤其是在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之前。因为在这之前,银行绝大多数“固收类”产品收益率还是隐性“刚兑”的,收益对比在购买之前就更为直观。

此外,现金管理类产品,也是个例子。自“余额宝”之后,“活期宝宝”产品备受欢迎,但收益率却在不断走低,近年来已迈入“1”时代。于是主办行又及时推出了“活期+plus”产品,年化收益长居“3”时代,锁定7天后也可灵活转出。自“活期+plus”系列产品上线以来,也快速圈粉,“同盈象”等产品额度也经常告罄。当然,近一周除外,因为债市导致的收益波动引得不少投资者纷纷赎回。

俗话说,“财富客群”正是“上够不着高净值,下不致于0资产”中端客群,他们既无法在传统商业银行获得堪比高净值的服务,又还是想通过投资理财增加更多被动收入,对单一产品的收益率、灵活性也就更敏感。

总体来看,主办行的产品创新,正契合这一客群的需求。而这,或许也是主办行能吸引这么多用户,“非息收入”蒸蒸日上,用户分层也瞄准“财富客群”的原因。

不过,从近期债市波动引发的理财产品赎回潮,也可以看出中端客群不仅对价格敏感,对风险也更敏感。主办行的理财经理也对笔者感叹:“这几天最忙的,就是跟客户解释银行理财为什么会亏。”

在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转型的当下,如何做好“中端客群”这门屌丝生意,依然任重道远。如今的财富管理,不仅要看客户“流量”,也要看资产“留量”。

最后,希望每家银行都争做“财富管理之行”的当下,行业能为“中端客群”的财富管理需求多上心。比如,像主办行这样,就算只是卖产品,那也卖得用心一点。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派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派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paicaijing314@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