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净利增速仅2.9%,上海银行掉队了吗?
10月26日晚间,上海银行(601229.SH)公布了2022年三季度财务报告,成为继杭州银行、苏州银行、重庆银行、齐鲁银行、厦门银行之后第六家公布三季报的城商行。
不过,不同于其他城商行三季报业绩表现强势,上海银行的三季度成绩单并不“好看”。
其中,三季度取得营收137.32亿元,同比下降0.1%;取得净利润44.93亿元,同比增长2.9%;对比已经公布三季报的城商行中,除了重庆银行表现不及上海银行之外,其余四家城商行的营收、净利同比增速均是以双位数的增幅“吊打”上海银行。
如果再以地域概念对城商行做次划分,同处“长三角经济带”的苏州银行、杭州银行三季报表现更是甩出了上海银行几条街。苏州银行三季报营收、净利增幅分别达到了18.9%、27.9%,杭州银行三季报营收、净利增幅分别达到了16.8%、32.2%,营收和净利均是保持了15%以上的同比增速,反观上海银行同期表现又何止是有一点点“难看”?
无论是从资产规模,亦或是业绩规模,上海银行在江浙沪都能跻身前三甲,更何况上海银行本身还占据了“中国金融之都”这一地利优势,即使是二季度上海本地疫情对其影响较大,但是三季度以来,上海疫情态势较江苏、浙江并无恶化,那为什么同处长三角的苏州银行、杭州银行业绩表现能明显好于上海银行?是上海银行复工不力还是同业表现过于亮眼?或许我们可以从数据对比中寻找出一丝线索。
来看下其三季度7-9月及拉长之后今年1-9月的业绩表现。为了判断其业绩表现好坏,消金界特选取了截止到10月26日已公布同期业绩的另外五家城商行数据作为对比,具体数据如下图所示:
短期单季度数据:仅有重庆银行、上海银行三季度营收同比增幅为负值,其余四家城商行营收增幅均为正值,且营收增速均保持了10%以上的增速,最高的苏州银行达到18.9%,最低的厦门银行也有10.8%;净利数据基本上与营收相似,上海银行与重庆银行增幅均低于4%,而其他城商行净利增幅均在20%以上的增幅,差值表现巨大。
长期前三季度数据:营收数据可以分为三挡,重庆银行一档,营收增幅为负;上海银行一档,营收增幅微增0.5%,尚不足1%;其余城商行一档,营收增幅均高于11%;净利数据基本同单季度净利数据一致,上海银行与重庆银行净利增速均低于5%,其余城商行净利增速均高于19%。
结合短期单季度、长期三季度数据来看,不难发现,除了上海银行、重庆银行之外,其余各城商行后一季度数据均在拉高全年的平均值,也就是说单季度同比均在走出低谷并呈现向好的趋势。
特别是地处“江浙沪”经济发达省份的杭州银行、苏州银行表现明显优于其他银行。那么,上海银行也处在这一经济带且属于龙头地位,为什么表现反而不及其他呢?
上海银行与其他城商行的营收、净利结构,或许正是这一问题的答案。
先说营收方面,银行的营收结构通常分为“利息净收入”与“非利息净收入”,前者是银行靠着牌照赚的“存贷利差”钱,后者则是赚取诸如通道费、手续费等考验银行“服务能力”的钱。
一般而言,银行营收的大头是在利息净收入端,越是中小银行,越依靠利息净收入来撑起营收。而大型银行,利息净收入在营收结构当中反而占比较低,这是大型银行在品牌、资金、股东背景上明显优于中小型银行的一大表现。这个讲究出身,没办法对比。
根据上海银行三季报数据显示,其1-9月营收组成当中,利息净收入贡献了293.8亿元,同比增长1.71%,占比70.5%;非利息净收入贡献了171.67亿元,同比增长3.14%,占比为29.5%。可以看出,上海银行营收增速不力的源头就出在利息净收入上。
而利息净收入除了跟银行本身的信贷规模有关之外,存贷利差是最能影响其数据高低的指标。
基于此,消金界特意梳理了已公布三季报中披露了净利差与净息差等数据城商行,并于上海银行做了对比,数据如下:
透过数据可以看出;净利差方面,上海银行1-9月的数据为1.61%,同比减少了0.2%,远高于同业中苏州银行、齐鲁银行的0.06%、0.08%;净息差方面,上海银行1-9月的数据为1.59%,同比减少了0.14%,同样也远大于其他两家城商行。
可以看出,上海银行营收增幅不力的主要原因是其“让利用户”幅度较大这一主观动作所带来的,而非自身经营不力。
特别是在今年3-6月疫情对上海经济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之下,上海银行也是相应政府的号召。在做好金融服务同时,对于一些小微企业、运营困难企业的信贷做了一些利率优惠,而这些举动无疑会对其业绩增速带来不利的扰动。但从周期来看,短期外部因素不具有可持续性,一旦其适应之后,叠加这疫情之下的暖心举动所产生的品牌正面宣传,后期业绩表现值得期待。
再说净利润,考虑到净利润的最终结果受多方因素影响,如营收结构的变动、成本及期间费用的变动、不良资产增减的变动等等,考虑到营收变动的分析,消金界仅从风险角度对上海银行净利表现做出解读,暂不考虑成本及期间费用的影响。
同样选取部分城商行的不良率、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等风险端数据来看,如下图所示:
对比其他城商行不良率都呈现下降的趋势,上海银行不良率表现与期初基本持平,而不良率的高低决定了各家对于贷款拨备率的计提多少。
一般而言,不良率持续走低,各家银行也会相应减少对于信贷资产坏账准备的计提,从而使得利润表中“信贷资产减值损失”这一作为利润抵减项科目的金额相应减少,也就是增加当期的净利润,反之不良率的走高则是相反的结果。
上海银行的不良率较期初没有变化,在对风险应对上也就是贷款拨备率上,采取了审慎的风险举措——贷款拨备率较期初增加了0.02%,而同业其他城商行(除齐鲁银行外)的贷款拨备率都是呈现下降的趋势。
不要小看这点拨备微增,结合其超过1.29万亿元信贷余额,即使0.02%的增长,信贷资产减值损失这一科目的增加金额对于净利的影响也是相当之大。而营收端又不给力,在“减收增本”情况下,净利润增速“跑输”同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上海银行的这个举动是出于审慎控制风险敞口作为前提的,也就是说这部分损失并不一定是真的损失,一旦后期资产表现并没有如预期般糟糕,这部分坏账准备是可以冲回的,相应的也会增加净利润。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的话,上海银行也好,或者是杭州银行也好,都有一丝通过提高贷款拨备率“调节利润”的嫌疑。
纵观全文,上海银行的“掉队”既有其主动降速的可能性,又有外部宏观环境扰动的影响。抛开数据增减的分析,仅从今年本地特殊情况下依然保持了正增长的趋势看,上海银行的基本盘具有韧性与实力。相信在外部疫情扰动逐渐减退的趋势下,上海银行会将继续迎头赶上,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份荣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