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互联破局,腾讯云较真

数科社面包2022-10-25 16:38 数字产业
当某个领域陷入极大困难时,可以“跨过”这个难题,寻找简单的突破口。

图片

2021年10月28日,扎克伯格做了一个震惊世人的举动,将半数地球人熟知的Facebook品牌名换成了名不见经传的“Meta”。

不止于此,扎克伯格还高调宣布了公司“VR社交+元宇宙”战略,并重组了虚拟现实部门Reality Labs。联想到Meta这个“超现实”形容词(前缀),脸书向着虚无飘渺的元宇宙加速驶去。

为支持新战略,2021年扎克伯格在元宇宙赛道耗资100多亿美元。疯扎的扎克伯格甚至认为,元宇宙就是下一个移动互联网,“凭借极致沉浸和交互体验,元宇宙就是互联网未来”。

时至今日,一些大厂虽然认可了元宇宙的某些技术理念,但在实操层面,它们更多的是为元宇宙留一个接口,静待花开。

在DST创始人尤里·米尔纳看来:“元宇宙只可能由大型互联网公司创建,比如Facebook、腾讯等。”

但现实的演化路径,并没有沿循米尔纳的逻辑展开,这让他看起来颇有些一厢情愿。

在中国市场,目前大谈元宇宙的多是中小网红公司。与其说它们在借元宇宙颠覆行业,不如说借这一概念炒作市场。

作为米尔纳口中主角的腾讯,更是对元宇宙毫不买账。面对媒体的紧追不舍,腾讯的一贯回复是“我们不知道元宇宙,腾讯内部只说全真互联。”

一虚一实,一假一真,元宇宙与全真互联在理念上有本质不同,我们不禁好奇,最具元宇宙禀赋的腾讯究竟在图谋什么,它倡导的全真互联究竟是什么样子?

#01

虚实交锋,腾讯较“真”

2020年,马化腾在年度特刊《三观》前言中首次提出了全真互联概念。

“现在,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正在到来,移动互联网十年发展,即将迎来下一波升级,我们称之为全真互联网;从实时通信到音视频等一系列基础技术已经准备好,计算能力快速提升,推动信息接触、人机交互的模式发生更丰富的变化。”

对于全真互联,马化腾认了真。加上一贯低调务实的腾讯,行业多了几分期待。人们没有等太久,两年后腾讯交出了第一张全真互联的市场答卷。

9月26日,腾讯联合埃森哲发布了《全真互联白皮书》。这是暨马化腾提出全真互联后,腾讯首次进行详细解读。

在这场有多位腾讯云大咖站位的发布会上,我们能真切感受到它的特别之处:几乎没有提云,很少谈及全真互联理念,甚至连技术体系也只是一笔带过。

整个会议,腾讯用一个个鲜活的产品案例,将全真互联的现实画面徐徐展开。不得不说,这很腾讯。

图片

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直言,“实现全面沉浸式的感知,是全真互联的主要特征”。在他看来,数字孪生、实时音视频、远程交互是核心技术。智能、安全、算力则是基础支撑。而他提到的第一个产品案例,便是承载此次发布会的腾讯会议。

如今,腾讯会议用户超3亿,并服务了220个国家和地区。在攻破超大人数体量,企业内网壁垒,跨国网络传输等诸多技术难题后,腾讯会议构建了一个连接人与人、人与会议室,会议室与会议室的视频会议开放生态。

作为腾讯会议的用户与合作方,中交建全球十几万员工,借助它实现了6万余场,300万人次的高效视频会议。

此外,借助视频会议+无人机+智能安全帽组成的新型安全督查手段,中交建与腾讯会议共建的应用场景,覆盖了中交集团27家二级单位,并支持了51个海外项目。

国内会议软件,并非只有腾讯一家,但要做到音质真实,画面清晰、传输稳定,确实无人能出其右。这得益于腾讯20多年的积累而成的国际领先的音视频技术。

打造真实画面是全真互联的一大特色,但更多时候,它要做到“比真还真”。

以采矿场景为例,真实的矿井内部情况是模糊不清的。但加上可视化技术与传感技术,工人就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反馈,他们在远程就知道什么时候挖到石头了,接下去应该用多大的压力去操控。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露天煤矿上,传统的运输卡车司机面临颠簸多尘、温度极端的恶劣环境,以及滑坡、溜车等安全风险。腾讯云与三一智矿合作,推出了无人驾驶+远程操控的无人化方案,卡车司机坐舒适的办公室内,面对屏幕就能完成一对多的无人卡车日常监控和应急接管。

看起来十分美好的画面,在执行层面需要突破画面传输时延等远程操控难题。为此,腾讯云实时音视频技术与5G网络融合,将视频传输时延从传统的秒级大幅降低至100毫秒以内。

目前,腾讯云已经携手合作伙伴,在港口、矿山等特种场景实现无人驾驶常态化运营,并正在挖掘机、电铲、轮胎吊等作业机械上开展全面测试。

你可能会说,全真互联并非全部归真,在旅游场景便有大量虚拟化应用。比如依靠数字技术推动的数字云旅游,便是一种虚拟的沉浸式体验。

这种理解当然没错,但它并没有从更深的视角看待全真互联对旅游业的重塑。

我们可以摘取几个场景。其一,受困疫情,无聊在家的年轻人;其二,受制于身体,一些老年/残障群体已经不能奔赴远方;其三,无论如何身临其境,那些历史古迹永远不会为我们开一条时光之门。

而如今所有这一切,都能通过全真互联来做出改变。数字科技助力云旅游可以大大缓解疫情居家困扰。“大胆设想,未来出行不便的人,可以借助全真互联登上珠穆朗玛峰体,可以身临其境的去体会太空之美,可以穿越到侏罗纪时代与恐龙嬉戏.......”这便是腾讯文旅总经理方腾飞带来的“全真互联下的文旅新场景”。

更有甚者,全真互联可以做到对历史文化的重塑与再造。当我们旅游到某个古战场,凭借3D裸眼等技术应用,可以快速还原历史场景,让“昨日重现”。甚至每个置身其中的人,都可以和场景中的NPC做互动,更好的领略历史文化。

但有一点必须明确,即便是旅游业,全真互联也不是“为虚而虚”,沉浸式体验更多的是为解决人们生产生活的焦虑,为现实服务。对比来看,元宇宙更像“一味沉浸于虚拟现实中”,这是两者最大的不同之一。

从行业来看,元宇宙更加聚焦于虚拟空间,取悦2C消费者。而全真互联,更加聚焦B端产业,服务形形色色的生产生活场景。

用行业人士的一句话诠释,腾讯的全真互联“离元宇宙很远,离产业互联网很近”。更进一步讲,它是云服务的万千业态。

#02

深入行业,开放市场

谈及云服务,全球第一的亚马逊是所有云服务商绕不过的坎儿。

2013年,亚马逊云正式入华,此后一直在中国占据一席之地。目前亚马逊云在中国的业务大致分为两类,一个是出海业务,另一个是本土业务。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2021年中国公有云市场,亚马逊云占据了27.8%的市场份额。但踢掉出海业务,亚马逊云在国内本土业务份额只占6.3%,这要位于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以及天翼云之后。

巨大的市场差异,宣告了亚马逊云在中国10年本土业务的“失败”。对此,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总结了三个教训:不够激进、投资不足,本地化不够。

而据业内人士来看,亚马逊云更多的是“本地化不够下的水土不服”。

首先,中国的数字化进程与美国截然不同。比如国外的BI不支持数据录入,因为在BI之前数据已经很完备了,但中国企业数据录入和BI需要同时进行,这本质是数字化进程的不同。

其次,亚马逊云与其他云厂商互通不畅。根据Gartner数据,2021年中国混合云采用率达到42%,2024年渗透率将达到70%。在此背景下,多云融合是企业选择的重要标准。如果不能互通,即便单一云服务商性能再强,也不能形成整体合力。

一言以蔽之,部分引以为傲的国际云服务商,之所以没在中国市场跑通,在于不够了解,不够深入,更没有真正的融入国内市场。

这句话翻过来也成立,那些深耕国内市场,沉到行业底层的服务商,一定能取得成功。

日前,北京协和医院联合腾讯AI Lab,共同发布了具备主知识产权的便携式、智能化手术导航系统。简单来看,它由导航平板电脑、导航棒、深度相机等设备组成,是一款可位于头架上的神经外科导航系统。

基于AI和影像技术,该手术导航系统能够将磁共振、CT等影像自动进行分割重建及三维可视化处理,通过腾讯AI Lab算法能力,一键生成定制化的3D“透明脑”,方便医生制定手术计划。目前,该产品已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开展了三十余例临床试验,涉及脑出血、垂体腺瘤、胶质瘤、脑膜瘤、颅咽管瘤等多种疾病。

现实需求是全真互联最大的动力源。在攻克实际难题中,全真互联也得到了市场的充分检验。

一个案例是腾讯云助力广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的建设。“穗智管”以“一图统揽、一网共治”的运行模式,对接了30多个部门的业务系统,归集了超29亿条城市运行数据,实现了对城市运行体征的实时监测和大数据分析应用。

以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综合治理为例,“穗智管”实现了市城管局、市住建局、市交警支队、市交通运输局等多部门的数据共享协同。借助AI智能识别以及数据研判等技术手段,“穗智管”对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两点一线”进行全流程监考核管,对车辆超速、车盖未密闭、偏离线路、无证运营等进行自动分析预警,为部门治理或执法提供依据,提高运输车辆规范管理的精准性和业务协同性。

图片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能看那个熟悉的腾讯,它深入行业扛起脏活累活,通过标准化产品为全社会搭建起数字化底座。

在这一过程中,全真互联不靠单打独斗,而是在应用层结交更多的合作伙伴。目前在建筑、文旅、交通领域,全真互联已经进入大规模复制阶段。

为加速开放,腾讯云也在积极让利行业。今年以来,腾讯云通过调整策略,给予代理商较高的返点政策。有行业人士直言,“腾讯云代理商返点几乎是最高的,折扣力度也大,在同等情况下,会优先推荐腾讯云。”

公开数据显示,腾讯云目前合作伙伴数量超9000家,在30多个行业推出400多个解决方案,年营收规模破千万的合作伙伴达到数百家。

不止腾讯,阿里华为也在向开放策略倾斜。

在2022阿里云合作伙伴大会中,阿里云全球销售总裁蔡英华表示,要恪守边界,与伙伴形成分工明确的合作模式,以此拓宽行业边界。

华为云更是如此,其大多数项目都通过合作伙伴参与招投标。今年华为云合作伙伴大会上,其B2B2B的生态服务理念,被进一步拔高。

正是基于对国内市场的深耕与开放,国内云服务商守住了这扇大门。全真互联更是以深入行业底层,充分对外开放的心态,打通了数实融合这条行业大道。

#03

跨越周期,寻找“简单”的突破口

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内云服务商没有困境,恰恰相反,它的问题很大。

一个公认的是事实是国内互联网云市场日渐饱和,云服务商正遭遇增长瓶颈。

这与云行业发展的阶段性有关,上半场,国内云服务商更多依靠集团资源发力。而在下半场它们有了新战场:即面向传统企业的To B,政企市场的To G以及出海这三条路。

从出海来看,受国际局势及政策影响,国内云服务商大举涌入欧美市场已不太可能。新兴东南亚市场,正成为国内外云服务商新的角力场。

而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政企客户,它们对云厂商的要求要比C端客户高的多,这就需要云厂商对产业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要深入垂直赛道。在让客户满意之余,还要使这条路子具备更广的适用性与可复制性,以期未来盈利。对国内云服务商而言,这都是不小挑战。

图片

为加速破局,各大厂商开启了不同的应对策略。

今年3月,阿里云请来了蔡英华任阿里云智能全球销售总裁。腾讯也开启了组织架构变革,今年7月腾讯云成立政企业务线,腾讯公司副总裁李强出任业务线总裁。华为的做法是继续发力生态服务。

整体来看,不管是To B,To G,还是出海,国内云服务商都是内忧与外患并存,机会与风险同在,这也是行业下半场的主基调。

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曾总结自己成功秘诀是“不要害怕简单”。在他看来,处理复杂问题的一个办法是改变问题,尤其是调整思考的层次,让问题变得简单。他认为,当某个领域陷入极大困难时,可以“跨过”这个难题,寻找简单的突破口。

这套理念,同样适用于当下波诡云谲的云服务市场。既然出海有挑战,新市场开拓有难点,那便跨过这些难题,将焦点聚焦到云产品服务本身上。

就如腾讯云的全真互联一样,巨大的现实需求背后,让它有了惊人的生命力与成长力。但本质上,全真互联只是依靠一系列技术手段,将产品做到极致,将服务做到极限,将底层数字基座做的足够扎实,如此而已。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派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派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paicaijing314@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