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亲自下场“卖保险”,车险蛋糕好看不好吃

财经观察站翘楚2022-10-21 08:54 数字金融
非保险“科班”出身的它是本身有什么独特优势吗?后续的发展是否会面临着什么新的挑战?而这一举动是否能分走谁的“蛋糕”?

继特斯拉和奔驰之后,宝马也要开始卖保险了。

近日,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企业名称申报登记公告显示,核准了企业名称为“宝马(中国)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成立。虽然后续的相关进程仍有待监管部门的进一步核准批复,但这一消息的传出,无疑是在释放重要的信号——豪华车品牌宝马中国正式进入保险业,即将开启对车险市场的布局。

那么,宝马布局车险业务的意图是什么?非保险“科班”出身的它是本身有什么独特优势吗?后续的发展是否会面临着什么新的挑战?而这一举动是否能分走谁的“蛋糕”?

财经观察站

作者 翘楚

图片

车企卖保险,宝马并非头一遭

首先,我们需要知晓的是,宝马此举的确并非是什么新鲜事,车企跨界进军保险行业的开先河者,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近二十年之前。

早在2004年,东风汽车集团便已在国内成立了专属的保险中介公司;2011年,广汽集团等十家公司投资设立了众诚保险,注册资本高达22亿元,成为国内首家由汽车制造商牵头成立的专业汽车保险公司。

接着,上汽集团也不甘落后,于2015年斥资2亿元组建了全国性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上海汽车集团保险销售有限公司;就连BBA巨头的奔驰,也在2019年注册成立了梅赛德斯-奔驰保险代理(北京)有限公司,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经纪业务。

除了这些传统的燃油车老品牌之外,新能源车企也在近几年开始纷纷布局起了保险业务:

2018年,小鹏汽车通过设立广州小鹏汽车保险代理公司进入到保险行业,开展汽车保险代理业务;2020年8月,特斯拉在上海注册成立特斯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到了今年,车企跨行进军保险行业的队伍更是在不间断地壮大着。1月19日,蔚来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注册成功;3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式核准比亚迪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成立;4月,理想汽车又通过收购银建保险经纪公司,“曲线”拿下保险经纪牌照;6月,哈啰全资收购四川亿安保险经纪股权……

就在最近,宝马终于也跟上了大部队的脚步,开始有所行动: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企业名称申报登记公告显示,宝马(中国)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习安伦(ANDREAS CHRISTIAN GLUNZ),经营范围包括信息咨询服务、保险经纪业务。

如此来看,宝马并非是“开先河”的“创造者”,而是加入这场车企跨行车险的“大混战”之中的“后来者”。那么,宝马的此次跨界保险的举措,只是盲目的顺势而为吗?顺的又是什么势呢?

图片

车险赛道:是自救?还是分蛋糕?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1.7万辆和1205.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7%和6.6%。自2018年国内汽车销量首次下滑至今,汽车市场正在逐渐趋于饱和,增量市场十分有限。

在此种低迷的大环境下,豪华车的销售也同样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以宝马为例,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宝马集团向中国市场共交付了37.87万辆新车,同比下跌了18.9%。

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和国内汽车消费疲软的双重影响之下,我国汽车销售市场整体承压较大。

对于包括宝马在内的车企而言,如何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下,有效地留住客户,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便成了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其中,布局车险服务便不失为一项“自救”的良策。

对于消费者而言,车险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刚需类服务产品。车企将“开拓”的眼光放在这片市场之中,有助于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从而争取到更大的利润空间。

其次,不单单也宝马为例,任何一家车企,在尚未获取保险牌照的情况下,想要为消费者提供车险方面的延续性服务,都需要与第三方的保险公司寻求合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类似虚假消费、“中间商赚差价”、违规收费等诸多乱象层出不穷,既损害了双方的利益,又消磨了彼此的信任。如今自己来开拓这片市场,亲自跨界下场,极大地降低了上述乱象出现的可能,也进一步地维护住了双方利益。

最后,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新能源车险也必将成为未来车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相比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赔付率整体偏高,第三方保险企业承保意愿偏低,诸多因素都在促使着车企“自起炉灶”,拿下牌照下场卖自己的车险,在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产业链,打造生态闭环。

据了解,宝马集团计划到2025年底,在全球交付超过200万辆纯电动车。这一数据,无疑是在变相地印证其“车险自销”的野心。

不过,需要多提一句的是,宝马保险经纪目前也仅仅是在工商部门成功进行了注册,若是想要真正地从事保险中介业务,尚需经过银保监会的授权。但是,自2018年银保监会成立以来,尚未有保险中介机构获批相应的业务资质。

这也正如股神巴菲特评价特斯拉进军保险业务时所说,汽车公司开展保险业务的难度不亚于保险公司去做汽车。

宝马自然也不会例外。尽管如此,车企进军保险业也已成趋势,变局将至,在这条赛道上面,入局其中的车企们又会迎来何种机遇?何种挑战呢?

图片

何种机遇?何种挑战?

整个车险渠道都在迎来一场无声的新变革,而在此种变局之下,车险业务也将面临更多的变化。

最先改变的就是销售方式,传统的经销模式变为直销,必将会有部分保险公司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利润缩减,甚至因此而出局。与此同时,也一定会有一部分的保险公司抓住机遇,配合车企一起推动车险的优化和客户服务,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人保副总裁兼人保财险总裁于泽也曾公开表示:尽管目前有一些主机厂也建立了自己的保险经纪公司,但是数量少、规模小,人保财险对这些主机厂的保险经纪公司是共存共赢的合作态度。

对于车企而言,机遇与挑战也同样是并存共生的。

相比于作为第三方来展开车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车企在汽车生产、销售、修理等多个环节中都明显更加具备话语权,特别是智能车,车企拥有着更加详实的数据,也更能针对消费者需求制定服务,具备着先天的优势。

友泰商服CEO赵大玮指出,车企入局保险业务,除了拥有前端直接触达客户的优势以外,还同时具备后端更加全面的服务优势,一头一尾形成闭环。

举个例子,事故发生之后,车企不仅能按照合约负责车辆的理赔和修理,还会为客户提供一辆暂时的代步车,以此来维持客户生活中的便利。

尽管听起来有着诸多优势,但依旧不可否认,车企在入局保险行业的征途上依旧面临着不少的挑战。

首先,在大政策的硬性要求之下,车企想要入局就必须取得经营牌照,牌照的获取本身就是一件耗时费力的难事。小鹏汽车是在2018年成立的广州小鹏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始终未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复,直到今年8月份才通过收购获得了全国性保险代理牌照。此外,特斯拉、蔚来、比亚迪等三家车企自己设立的保险经纪公司,目前也均未获得监管批复,特别是特斯拉,等待批复时间已经超过了2年。

而且,即便是已经取得牌照的车企,也不过只是拿到了一块“敲门砖”而已,想要开展车险业务,还需继续设立立区域分支机构并满足属地化经营的条件等,前路仍是道阻且长。

其次,大多数的车企其实并不具备长时间的保险经验,想要在这条道路上面做到“轻车熟路”,仍需一定的时间。

最后,也是颇为现实的一点,入局保险行业的车企短时间内或将难以获得较好回报,甚至会出现亏损。相关数据显示,广汽出资成立的众诚保险已然实现了“七连亏”,总亏损超过5亿元。

综合来看,车企入局车险这一刚需市场已成必然,该市场虽然前景广阔,但挑战也同样存在,如何在复杂的格局中站稳脚跟也是不容小觑的问题。所以,此次宝马成立自己的保险经济公司,虽是顺势而为,但最终是否能分走一块“蛋糕”,也仍需时间来检验。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派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派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paicaijing314@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