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天柱”一定会让你失望,苹果OV们也是

锦缎牧之2022-09-30 10:06 新基建
马斯克只是一个人,他很难改变人类科技周期停滞的事实。

图片

在2022年的冬天,曾经的科技之光的欧洲,据说要靠木柴颗粒和电热毯度过。而曾经的硬件之王们,则要靠一场又一场言之无物的发布会,来支撑这个科技创新的寒冬。
在中国手机行业中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中国的手机厂商已经变成了“发布会驱动型”科技公司,假如不开发布会,很快你就会被其他选手挤掉声量,依靠新机型收割溢价的模式也就不再奏效。
事实上,当一家硬件公司频频举办发布会的时候,它有两种目的:
1. 这家公司真的有很多创新,值得每2个月就开一场发布会;

2.这家公司真的没有什么创新,需要每2个月开一场发布会,维持自己的存在感。

在我们看来,明天举行的年度AI Day中,埃隆·马斯克发布的双足机器人原型擎天柱,就是这样一个证明:

在特斯拉公布的参数中,双足机器人可以行走,可以提20公斤的重物,每小时可以走5英里,采用了自动驾驶的技术,可以完成大部分无聊的工作。

图片

图:擎天柱的外观设计专利。来源:欧洲专利局,智慧芽

这些好看的参数很显然不是问题的关键。

吸引所有人眼球的,是马斯克的一以贯之的过度承诺。

首先,在马斯克眼中,擎天柱就是特斯拉的next big thing,就是特斯拉的第二增长曲线,这条业务线价值将远远超过汽车业务线的价值:对于一度万亿美元市值(最新市值为8500亿美元左右)的特斯拉来说,投资者和分析师的兴奋之情自然溢于言表,作为特斯拉外围的A股机器人概念们也纷纷粉墨登场。

其次,马斯克眼中,这款产品实现的时间远远短于市场预期:在当地时间9月30日的AI day中,擎天柱的原型就将得到发布。而实现量产也就在2023年。

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新发明,明年就将登场,一切无聊工作都将不需要人再去干,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近在眼前。

会是这样吗?

01

埃隆亦凡人

这一切都好得不像真的。当然,一般来说,也不太会是真的。

因为,对马斯克来说,能呈现原型,但死活交付不出来的例子,比比皆是。

能一揽子解决卡车能耗问题的SemiTruck和CyberTruck,目前都据说受限于产能,交付排到了2025年以后。

图片

图:CyberTruck;来源:网络

能一揽子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Hyperloop,目前还处在图纸,测试版和意向签约合同里。

能一揽子解决的渐冻症等脑科疾病的Neuralink,目前还处在猴子画画阶段。

能一揽子解决人类地球内卷问题的火星殖民计划,目前还处在Going Nowhere的阶段。

我们不难发现,马斯克最终能够批量交付的是:电动车,火箭,通讯卫星,支付系统,户用光伏这些产品。

这些产品的共同点是:

底层技术早已成熟,大多已经有了一些美国军民融合状态下的不完美版本,马斯克通过强有力的智能制造和技术融合能力,最终将它们推向全球市场,收割海量价值。

而人型机器人,恰恰属于“目前还没有特别成熟的技术”的那一档。

02

50年大停滞

机器人的技术进步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迅猛。

从某个角度说,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停滞已经在许多年前发生了。

1972年,早稻田大学就已经发明了第一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WABOT,能够用日语交流,房间导航,抓运物体。

图片

图:1972年开发的WABOT-1;来源:网络

但谁也没想到,1972年的这个发明已经是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巅峰——在接下来的50年,人类再也没有看到任何能超越这些功能的实质进步。

无论是波士顿动力的机器狗和Atlas,还是国内的石头科技和科沃斯的扫地机器人,亦或是美的集团旗下的库卡工业机器人,大家不难发现,所有的产品路线,都开始朝着专有单一功能进化:

无论是,能扫地和自清洁的机器,能对话的通讯人形机器,能装配汽车的机械手和流水线,或者能清理地雷的机械狗,都没有脱离单一专有功能这个范围。

但全人型机器人这个赛道里,却没有任何一款能够从功能上超越早稻田WABOT:大家想要的是一个智能程度非常接近人的人形机器人,而不是一些有功能的机器;但是所有的研发人员也发现,人形机器人的难度,大到仅仅推出人形原型,就已经不太具有可行性。

在纽约大学AI实验室里,Facebook的风投人彼得·蒂尔得到了一个令人无比沮丧的答案:

在AI实验室的教授和研究员眼中,仅仅是让机器人把脏衣服从筐里拿出来,放进洗衣打开清洗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有生之年我们是看不到的。”

03

西绪弗斯之旅

换句话说,彼得·蒂尔的好朋友,马斯克正在尝试他的第二个西绪弗斯之旅。

在高盛眼中,这场发布会注定会让人失望:马斯克很可能推出一些已经存在的功能——一个唱唱跳跳,能够人机对话,从地上跳起来翻个跟头的一坨机器。

“如果是那样,就太让人失望了,这些东西早就实现了。不过,比这个更高挑战的功能,很可能也没有什么机会实现。”

像擎天柱这样的长达50年的技术停滞,其实已经在不经意间又开始循环了:

苹果的每一次发布会都比上一次人气更差,果粉们还在伪装苹果的每一点变化都有巨大的意义:把摄像头从底部挪到顶部,然后再挪回底部。变得更大的屏幕,再变小,然后再变大。

iPhone4与iPhone14几乎没有本质的差异,除了云存储变得更贵了,充电线变得更不耐磨。

图片图:iPhone4,来源:网络

没有人愿意承认,其实苹果已经失去了乔布斯时代的新产品戏法——库克的供应链梳理的专长,和分红回购的能力,作为一个守成者,推动市值增长,已经是是绰绰有余的,但也仅仅如此。

而处在苹果外围的跟随者们,更是进一步陷入了技术锈带的泥潭中:

如果不开新机发布会,那么每一个模仿苹果的新功能都将难以获得溢价,价格下滑已经难以抗拒;

但苹果本身的创新停滞,又让一个月开两次发布会的行为显得滑稽不堪:台上的演讲者假装为每一个发布会的改进而无比兴奋,底下的粉丝假装为每一个改进而一掏腰包。

只有“楚门秀”之外的消费者,才用了真金白银说出了真相:国王没有穿衣服。无论是中国还是全世界,智能手机的换机频率都在下降,这个漫长的周期下行似乎总也看不到头。

无论苹果OV们开多少次发布会。

04

衰退的良夜

平心而论,抛开过誉的美学设计和频频跳票的量产,马斯克构筑的产品线有其独特的优势。

在其他有极强贸易优势和劳工成本优势的地方,用更多的机械化和一体化优势,把成熟的底层技术进行高效整合,呈现强大的垄断效应:运载火箭的高频复用,电动车的一体化压铸,以及纵横四海的星链通信网络。

图片

图:正在发射星链卫星的猎鹰9号,来源:网络

但在那些底层技术尚未成熟,或者需要克服复杂的官僚系统审批障碍的地方,即使是马斯克,也自然会力有不逮:

前者如马斯克心心念念的擎天柱机器人,和频频开发布会的中国OV们,原子级的科技停滞是物理世界的创新让大多数人一直失望的核心原因,人类拥有了比100年前多100倍的理工博士,但产出却下降了很多;用彼得·蒂尔的话来说,擅长写经费申请的科学家越来越多,敢于离经叛道的创新者却越来越少。

后者如马斯克心心念念的跨州集中式光伏,和始终不能落地的零碳核工业,在衰退的世界里,能保持持续增长从来都是监管部门的审批手续的消耗时间。一份新型核电站审批文件厚度高达几万页,即使是热爱核电的彼得·蒂尔看了也摇头。

马斯克只是一个人,他很难改变人类科技周期停滞的事实。

而对于热衷模仿硬件厂商们来说,无法模仿更是巨大的噩耗。当巨头们开始讨论ESG,碳中和,以及回馈教育的时候,真正在表达的观点是:

在我所在的赛道,已经没有什么值得模仿的创新,历史在这里终结,我们终将走进科技停滞和衰退的良夜。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派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派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paicaijing314@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