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化:区块链与隐私计算技术正让价值互联网快速崛起
何宝宏
为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数字化变革,8月19日,由《证券日报》社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协办,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指导的第二届“2022数字经济领航者峰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峰会主题为“数字转型迭代 动态定义未来”。
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畅谈了数据要素技术发展的新情况。为了便于受众更准确地了解相关信息,公司研究室特地将何先生现场演讲内容转登如下,以飨读者。
什么是数据要素技术,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谈大数据,实际上解决的问题不一样。解决的是数据从原始数据可能不太好处理的非结构发生,转化为数据资源的问题。我们经过十多年技术的发展,已经有能力处理海量数据资源。接下来数字经济时代面临着新的问题,如何将数据资源转化成数字资产,或者转化成数据要素,这里面不仅仅是一个政策问题,一个管理问题,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问题。我们需要新的技术手段来将数据资源转化为数据要素,这类技术就具有很强的经济属性,安全属性,信任属性和合规方面的属性。所以我起一个名字叫支撑数据要素化的确权、保护、记账、估值、流转、质押和信任和合规等的一组技术,如果从数据资源转化为数据要素的时候,不考虑合规性,只考虑经济性,那会走向另外一个歧途。所以从技术角度来说,数据要素和各种信息的保护,和数据安全是另外一回事。
这就面临着,我们从互联网角度来说,要发展价值互联网的问题。今天我们搞的所有的网络,包括电话网,计算机网络,到通信网络,实际上是信息互联网。数据在以前更多讲的是信息,现在随着数据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的发展,数字货币等技术的发展,数据越来越多地代表着价值,代表着资产,代表着财富,我们以前围绕数据做的信息互联网的一些理念,一些方法,已经不适用了。我们说互联网是开放、对等和共享,这些理念都假设数据是信息。但是一旦变成要素,变成资产的时候,显然我们不能讲要素要开放共享对等,里面就变了,价值是确权,所以传统的对等信息就不行了,最近出现了数据即资产。最典型的一个是区块链,一个是隐私计算,区块链本身就是高价值,假设这个数据本身就是高价值,而不是提炼出来的,区块链是真正的高价值的数据问题。
任何一个数字化的数据肯定代表了信息,但是这个信息不一定有价值,数据首先是信息,但是明显是高价值,数据承载价值和信息的时候,可能会失控。所以这叫做信息可见,价值不可得。我们能看到彼此的账本,如何做的记账,你需要当吃瓜群众,来看谁把这笔财富转到谁的账户上。
这两三年快速崛起的隐私计算,信息不可见,价值可交换,区块链是一个闭环,只有区块链土生土长和原生的数据。不能因为使用了区块链,就认为这套系统是防篡改的,这是特别要注意的问题。区块链只能防止在它上面的数据不可篡改,上去之前可以改,它是一个闭环,不能老是闭环的问题,要想怎么把它打开。
这两年非常火的隐私计算,我们要数据变资产,数据变要素,还有一类既要保护,还要往前走。就保护数据本身不被泄露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数据的价值和利用,这就是隐私计算。很明显它是一种针对我们合规要求下的数据流通,或者要素流通的时候一类新的技术。主要服务于数据变成要素时候的流通环节,在数据变成要素是一组环节,这张图里面的技术跟纯粹的技术不太一样,围绕着要素的采集、传输、使用和溯源等,隐私计算主要针对的是数据的使用共享和交易环节。
也有很多人认为隐私计算马上带来的是一个数据流通的3.0时代,我们大概在2014、2015年产生的数据交易所,走到今天,要么消失了,要么活得比较苦。那是数据1.0的时代,我们主要交易的是数据集,现在我们要交易的是开放接口API,对数据的控制和管理有了很大的进步。再就是隐私计算和API的结合问题,数据流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是明文的API,现在可以叫匿名的API,我觉得问题不大。
2018年之后,随着各国对数据要素的提高,对数据要素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立法,明显提速。隐私计算一开始主要是数据安全计算,辅助融合。重大的一个变化出现在今年上半年,美国白宫4月份发布关于促进数字隐私技术法案,扩展到一切可以提高数据可管理,数据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个人隐私的风险的任何软件、硬件和解决方案,这个明显的把隐私计算的概念扩展了,或者是叫做隐私增强计算,能够增强对隐私的保护能力,所以技术发展已经变很多了。这也是一个资本新的赛道,我们可以看到在2018年之后的隐私计算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围绕着数据变成资产的要素的一类新技术,正在崛起,不限于隐私计算,一大波这一类的技术正在出现,正在发展,正在成熟。
到现在为止,我们梳理最近三年来隐私计算一些招标的文件,我们看到已经进入一个试点阶段,已经进入一些零散的商用试点阶段。我们梳理了一下,会看到在金融、通信、政务、医疗这四个行业对隐私计算的需求是最大的。每个行业有的希望采购,有的希望销售,这是对内对外赋能的一个差别。
还有就是区块链,围绕着相关的WEB3,区块链是基础设施,WEB3是上面的应用,或者WEB3是区块链外面的一个平台。2015年我们开始讨论区块链,到今天更多地讨论区块链如何更好地使用的问题,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围绕着互联网向何处去的一个讨论,我们继续做信息互联网也是可以的,比如说元宇宙,更多的讨论这一类的问题,我们要把互联网从2D发展到3D。还有我们从信息互联网转向价值互联网,或者WEB3。讨论元宇宙必须会讨论WEB3,讨论WEB3不一定会说元宇宙。
WEB3的一个核心的思想,实际上要给互联网嵌入身份和信任,走到今天,互联网做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已经做了很多,后面打了补丁,还要继续打补丁。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度发展,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承载更多数字经济的任务,经济里面必须要有明确的身份,还要有信任。所以要嵌入身份,核心的思想是搞一个分布式的身份,今天的身份还是控制在服务商手里,我们上网有一个IP,实际上控制在服务商手里,不是一个公共服务。如果对照数字孪生的人的身份,我们数字的身份还没有得到解放,还是一个奴隶性质的,被控制在极少数的私有人手上,在数字世界里连一个身份证都没有,别说身份,只有一个号码,连你自己是谁都不知道。所以我们要解决数字身份的控制问题。
如果数字的身份没有控制在个人手里,我们就无从谈起个人数据资产的问题,连ID都不是你的,不可能谈数字数据。还有一个是信任问题,因为我们的流通交易,基础是信任,以前都是安全的。安全和信任是有差别的,刚才说的这些技术,也可以叫做信任类的科技,用技术创造信任,区块链是创造信任的基础,走到今天,我们可以认为区块链创造信任机器的零部件,或者创造一台机器,我们还需要创造更多的机器。安全是关于当下的区块链,而信任科技是关于梦想和未来的。安全针对的是对手,而信任针对的是队友。尤其是队友中有猪队友的问题,或者有个别对手的问题,这是一个信任的问题。
信任科技的问题是关于合作的,安全是关于守护秘密,守护资产,守护财富的,信任是如何流通信息,创造新的价值,这目的不太一样。我个人的体会,我们正在出现一波为信任而创造一波新的技术。属于区块链的发展诞生了很多新的技术,随着区块链的延展,数字融合,还有钱包等正在快速的发展过程当中,只是告诉你不是什么,没有告诉你是什么,或者要加上定语。
WEB3的技术框架正在初步形成,不仅仅是区块链,还有公有链和联合链,还有很多的组件。你会看到面向价值互联网的这个技术框架,正在形成中,基于WEB3的数字经济也正在发展中。
简单小结一下,我们的数据经济和数据要素,其实是两条路径在走,一个是我们已经有资产,不知道怎么变现流通,一个我们有工具了,如何产生价值。数据要素和数据资产不是从今天开始的,早就开始了,软件诞生之后,尤其是版权法,后来有了数字音乐,还有开源软件怎么做版权保护的问题,今天我们从更广义的数据资产的问题,今天很多的数据资产没有版的概念,就没有版权的使用方法,连版的概念都没有,怎么讨论版权保护的问题?
另外从一类数字代币到更多的数字代币,还支持数字商品,一路走过来,其实用不同的路径都在做数据要素化和数据资产,最终会殊途同归,叫价值互联网。(公司研究室)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
数据要素化:区块链与隐私计算技术正让价值互联网快速崛起
另外从一类数字代币到更多的数字代币,还支持数字商品,一路走过来,其实用不同的路径都在做数据要素化和数据资产,最终会殊途同归,叫价值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