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持续下降,阿里云能否跨越盈利单一困局
虽然受到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和疫情的影响,这几年我国云计算市场仍然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3229亿元,较2020年增长54.4%。
云计算行业看起来前途光明,但从阿里云2022年最新一季财报数据来看,2022年似乎还是那“最困难的一年”,出现了增长放缓的态势。
财经观察站
作者 念鸥
增速放缓与盈利单一的双重挤压
本财季,阿里云营收176.85亿元,同比增长10%,而2021年12月31日的2021财年第三季度财报,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20%,增速放缓是眼见的事实。
过去一个财年,阿里云各季度收入分别为160.51亿元、200.07亿元、195.39亿元、189.7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9%、33%、20%、12%。
阿里云增速持续下降不仅仅在去年。2018-2021年以来阿里云的增速一路下滑,分别为84.48%、63.15%、50.26%、23.13%,成为这几年财报数据的显见之痛。
对于擅长以快速增长来“讲故事”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来讲,让资本市场对阿里云的成长性更为担忧。
增速放缓已经成为国内互联网行业遭遇流量和用户时长见顶,进而增速下降的通病。
对于阿里云增速放缓原因,阿里张勇表示一是作为当前上云主力的互联网行业公司在发展上整体处于放缓趋势,这抑制了云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当前整体经济大环境相对的不景气也进一步抑制了企业上云需求。
此外部分项目受疫情影响推迟、以及大客户需求逐步回落也是“云业务”增速放缓的主要因素。
像原本阿里云最大的客户字节跳动,采购量可达百亿元级别,但随着字节的扩张其战略考量已经退出阿里云,目前还未能有与之相当体量的客户。
对比同样面对经济困难周期、在营收规模上比阿里云大得多的国外知名云计算企业,阿里云增速的断崖式下降,更凸显了阿里云竞争力的缺乏。
根据各家公司的财报,2022年二季度,AWS营收197.4亿美元,同比增长33%,营业利润为57.2 亿美元,同比增长36%;微软智能云部门的营收为250亿美元,同比增长28%,营业利润为86.8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Azure及其他云服务的营收同比增长40%;谷歌云营收62.8亿美元,同比增长35%,净亏损8.58亿美元;阿里云营收200.07亿元(约30亿美元),同比增长33%。阿里云的增速与AWS持平,落后于Azure和谷歌云。
虽然与国外知名云厂商巨额盈利相比,稍显不足,本季度阿里云盈利2.47亿元(经调整EBITA),这已经是阿里云连续七个季度实现盈利。
而在2022财年(对应自然年2021年4月~2022年3月)阿里云首度实现财年盈利,之前阿里云则是连亏12年。
阿里云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在盈利云计算厂家。盈利固然难能可贵,但其营收与国内友商仍存在相同得到结构性问题:营收中,IaaS占比过高,居于主导地位,产品同质化明显,毛利润低。
IaaS,即云计算基础设施,如算力、存储资源,具有投入大,回报慢,利润低等特点。国内云厂商业务主体集中IaaS基础服务领域,竞争日趋同质化,只能提供常见资源,极易转变为价格上的竞争,以低价获得市场规模。
在云行业,IaaS 底层标准化程度高,毛利率为 10-15%。相比而言,PaaS 与 SaaS 的毛利率可高达 50%-70%。PaaS和SaaS,主要是提供系统、软件、数据库等服务,更凸显定制化的商业服务和产品技术等能力,它所能带来的利润回报也更高。
据国海证券统计数据,阿里云PaaS及SaaS收入中,PaaS及SaaS毛利率高于IaaS。具体数值尚未公开,不过可以确定,PaaS 能给云厂商带来更高的利润。
阿里方面也曾表示,今日营收结构中,IaaS层最大,SaaS层占比1/4,新财年要做到1/3。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国内云市场PaaS及SaaS市场占比最多达到三成,即使毛利高,贡献总额也会有限。国外则恰恰相反,PaaS及SaaS市场占比达到近八成,盈利自然不在话下。阿里云要实现常态化、规模化盈利,单靠IaaS这一单一市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PaaS及SaaS市场有更大的突破。
产业互联网能否成为打开困局的钥匙
阿里云之于阿里集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阿里将三大战略升级为“消费、云计算、全球化”,提到第二位的云计算已被视为阿里生态增长的“第二曲线”。
但收入总量贡献上,阿里云几乎只有电商业务的十分之一,且有增速放缓、盈利结构不合理的双重压力。成长焦虑,让阿里云急需为其正结束高增长的云业务寻找下一个增量,打造新的增长极。
张勇在新一季财报会议中提到,“云机会不是一个周期性机会,而是一个结构性机会。因此无论在中国还是国际市场,阿里都会把云作为其中一个核心战略。他认为,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放缓的背景下,产业的数字化是云的下一个增长点。在产业数字化的年代里,每家公司都会变成数字化公司。
阿里巴巴正从消费互联网越来越深地进入到产业互联网。新一季财报数据显示,阿里云业务收入的增长源于金融服务、公共服务,以及电讯行业的增长驱动。最新一个季度,来自非互联网行业的客户收入已经阿里云总收入的53%,较去年同期上升超过5个百分点。
张勇指出,阿里经常会关注一个数字,就是云业务当中,来自非互联网公司的占比有多少,我们也很高兴看到这个占比在提升,我们已经有披露,这个季度同比增加了5个百分点。未来我们还会继续针对不同的垂直行业,推出更多的应用来捕捉相关的机会。
非互联网行业客户收入的提升,意味着阿里云的服务重心开始转向传统行业,进一步赋能实体产业。深入到产业中去,推动产业数字化帮助生态内企业做好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向精细化运营转变,降低成本、提升产业效率。
转向产业互联网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时间内受到企业意愿与大环境和经济增长影响,需要久久为功。
单从来自非互联网公司的客户收入占比,并不能直观反映产业互联网对阿里云现阶段营收的贡献度,特别是在短时间内,面临激烈竞争的环境下。
例如在云厂商非常看重的政企市场上,阿里云并不占优势。阿里云目前已经覆盖了国内超过60%企业,但要接触政务系统很难。
华为云更为擅长应对需求复杂、痛点多的大型政企类的业务关键型客户。根据 IDC 发布的《中国政务云基础设施市场份额 2020》报告,华为云在中国政务云基础设施市场的占有率高达 32.2%,已经连续 4 年蝉联第一。
政企出于安全角度考虑,这些企业及部门在采购时会很谨慎,更多会采用三大运营商的国资云、华为的云,而不是阿里云、腾讯云这些私企云,且最近的大型用户泄露事件更为此敲响警钟。
阿里云也积极引入政企行业强将,试图抢夺更多政企订单。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在内部信中称,将包括制造、金融、零售、教育和医疗等细分为18个行业,其次成立了16个区域,负责区域的本地化运营。当时有相关人士解读道,“阿里云通过18个行业、16个区域来服务政企客户。
除了传统的政企市场,阿里巴巴方面张勇更强调要抓住朝阳产业,抓住有未来的产业机会,因为同样的经济增长一定是有人跑赢大盘,有的行业跑输大盘,所以要抓住跑赢大盘的产业机会。
关于新增长点,张勇表示新技术,新产业,机会层出不穷,包括新能源、自动驾驶、元宇宙等等,要去寻找这样的机会,获得跟这个产业共成长的机会,拓宽自己的赛道。
云计算作为数字技术发展和服务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仍将在未来数年内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作为一个长赛道,依旧机会多多。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
云巨头生态之变:从云计算到AI大模型时代
作为多年位居国内三朵云榜首的阿里云而言,公有云和被集成是2023下半年以来最大的两个变化,也是2024年的重点方向。双11背后的中国云厂商:新“标准化”,和调整后的新韧性
今年云厂商,全面拥抱双11。目前云厂商已经开始向具有更高利润空间的PaaS、SaaS产品腾挪,核心产品在总包占比越来越高。TOB的腾讯,终于习惯“挣慢钱”了
由量到质,这是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更是腾讯从几年前开始就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中间固然走过弯路,交过学费,但从近几个期间的增长态势来看,TOB的腾讯终于习惯“挣慢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