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下半场:回暖、保本、裁员、新对手

消费金融频道阿伦、于镇北2022-07-28 09:46 数字金融
行业格局初定,尝试性业务和短期不能有效产出的业务很容易被调整或优化,毕竟要符合资本定律,不能持续流血反哺。危机时代保持盈利,业务收缩和裁员无可避免,聚焦核心业务,对新业务和短期没有产出的业务警惕之,毕竟你我的职业生涯是有限的。

图片

亲爱的同行们,2022上半年已过,大家的KPI和OKR都完成了么?年中绩效怎么样了。恰逢近期风传多家助贷龙头开启了“毕业季”,向社会输送起了人才。

那么今天,我们聊一聊行业趋势,以及消金人的未来。

作为消费金融行业长期的观察者,「消费金融频道」判断今年行业有三大趋势:

一、未来行业趋势在回暖,但增长预期降低

规模方面,全国消费金融余额(期限在1年以内)自从21年11月持续下跌了4千亿,今年5-6月才止跌微增,很显然行业高速增长时代已过去。

头部平台规模增长乏力,一季度利润同比下滑严重,二季度财报略有恢复,陆金所、360、乐信等的数据停滞已是有力证据。

我们用行业18个月的数据来说话。

图片

本表统计全国范围的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的全量消费贷款数据。

从数据可以看出,4月末全国1年以内的消费贷款余额8.97万亿,从2021年11月高点9.38万亿,下降4089亿;一年以上消费贷停滞;今年5-6月开始止跌增长。

虽然6月份开始发力抬头,贷款余额提升到9.23万亿,但还未恢复到最高点。折腾半年还没回到起跑线,下半年留给各机构实现业绩承诺的时间非常紧俏。

图片

不得不说,今年上半年全国疫情对行业的冲击影响颇大,从去年12月到今年多个月份的1年内和1年以上消费贷款接连出现罕见负增长,行业信贷资产风险进一步上升,各家风控策略普遍收紧,行业规模也在进一步收缩,好在5-6月各种窗口指导和放水支持,行业整体开始恢复。

但是从几个头部平台的业绩来看,规模并没有这么明显的恢复。主要是原因可能是头部机构在定价、催收、信息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受到更多的监管压力,现在中小机构的规模反而在逆势增长。

也幸好监管在银行互联网贷款新规给予了联合贷等业务一年的延长期(喘息期),各平台不至于被釜底抽薪。

二、优化人力,优化非核心业务

由于助贷业务增速放缓,一季度低于预期等因素影响,对外展业的精力获得适当放松,转向对内优化业务结构,以及对在业务高增长时的“人力资源溢出”进行回调。

连头部平台也开始了“毕业季”。面对下半年的不确定性,各平台开始走向“保守保本” 聚焦核心盈利业务。

包括蚂蚁、京东科技、陆金所以及“三乐”陆陆续续都有裁员传闻。

甚至,「消费金融频道」听闻一些平台的CXO级别的高管秘密找工作。上半年很多平台的财务报表和风险表现令公司股东不满意,压力之下某些平台的高管“身在曹营心在汉”,下半年,行业多家高层应该会有大概率流动。

有些消费金融机构在今年除了裁员外,普遍对新岗位需求压缩,从前台BD\产品\运营等到中后台的数据\风控\技术等。

有意思的是,初级岗位需求多数砍掉,普遍希望招聘有经验的老手,且招聘标准越来越高。因为老手不用培训,入职即可以上手干活。大规模校招时代一去几年不回头。

有行业大佬分享招聘经:“已经不招有点理想化、太菜或太强的人,担心他们太弱和太强,心理落差太大”,干不成留不住压不住,所谓“面试造飞机,进来拧螺丝”。在行业低谷期,来了能维持并略有改善就是好的。

有同业资深人士向我们抱怨“压力好大,KPI从大幅增长调整到小幅增长,再到维持去年的规模,加上新政策频出,合规改造事情太多,真正做事产出价值少。”

「消费金融频道」经了解,各类裁员传闻大多为非核心业务板块的 “人员优化或者毕业”,或者类似陆金所回应的“对职能重叠部门进行整合优化”。

各家机构对外解释了很多,其实背后的理由很简单。在行业增速放缓,没有了高增长和高盈利水平,没有了资本市场爱听的故事可讲,财务表现也越苍白,再有钱的公司也就没法继续将人力财力浪费在在确定性不高的业务上。

但依然值得肯定的是,头部平台还是保持着超高的人效比,同等业务下,其他企业则需要多2-3倍的人力。

图片

不过,“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今年的新业务探索也开始慢下来了,很多高投入低产出的业务板块,已经早早开始关停并转。

像陆金所的普惠信贷业务之外的高投入低产出的板块、360的保险板块等非核心业务、乐信的保险和先买后付“买鸭”、京东数科的保险板块,以及一些同业的小微、信用付、线上商城等尝试性业务,近一年已经是多次人员调整。

各家机构在这些业务板块没有形成良性的投入产出,或者说造血能力薄弱,被弱化是情理之内的事。

获客成本上升,那就压缩营销费用,聚焦老客,拉长期限和额度,偷偷调高对客利率,保住利润就是最大的KPI,赚钱才是硬道理。

三、新竞争:银行入场抢夺主导权

在以往,银行业并不重视消费信贷,个人贷业务主要还是依托住房按揭贷款。

随着“零售银行”、“直销银行”的兴起,以及今年住房贷所产生的一些问题演变的尖锐,个人零售转型已经成为许多银行的新目标。像宁波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都是零售银行的榜样。

今年,银行业开始厉兵秣马,多家巨头压降个人消费贷利率,在当前的政策红利期抢占个贷市场,行业集中度升高。

2022年二季度,多家银行集中下调消费贷款利率。目前,四大行的消费贷产品利率均已下调至4%以内。

对于符合要求的用户,农行网捷贷年化利率低至3.7%,建行快贷年化利率最低4%,工行融e借年化利率最低3.75%,中国银行中银e贷年化利率最低3.9%。

银保监会公布,截至202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互联网贷款余额5.75万亿,同比增长21.8%;其中用于生产经营的个人互联网贷款和企业流动资金互联网贷款同比分别增长68.1%、46.3%。「消费金融频道」初步估算,头部助贷平台主导的互联网贷款余额占比约50%以上。

图片

住户贷款的短期贷款包括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贷款

图片

图片

银行业巨头在全国住户贷款、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长乏力时,受窗口指导和各类通知要求,逐步压降利率,在当前的政策红利期抢占消金市场,BATJ等头部平台以及几家大行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行业集中度升高。

最后说两句心里话

说完趋势,再说说我们的分析和判断。

消金人关心的是,这一波调整是短暂的,周期性的,还是趋势性的?

规模方面,消金行业步入规模和盈利“低速增长新常态”,未来几年的中短期周期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合规成本升高,定价和盈利水平下降导致全行业的内卷。

往好处想,至少这个行业已经存在千年,我们长期还是有机会的。我们觉得行业趋势在回暖,但没有预期的快,行业容量大幅增长预期降低。

利润方面,今年一季度各家机构的盈利水平同比下滑严重。但是经过多家机构的了解后,我们欣慰的地发现,各平台二季度财报普遍有所恢复。

当前行业的红利更多在头部平台和持有全国牌照的银行和消费金融机构,不在地方银行和中小助贷机构。

对下半年的判断有两个方面:

一是从各家平台纷纷注销小贷等牌照,以及退出一些其他的部分地方金融牌照可以看出,随着行业增速放缓、盈利空间压缩、监管力度加大,平台的扩张动力也下降了。

当前主要的几个动作是控制规模(裁员优化暂告一个段落,个别机构高管变动待发布),聚焦老客,收缩营销支出,拉长期限和额度,提高经营效率,努力控制资产风险(尽管行业催收效果一直在微降),偷偷调高对客利率,保住一切可以盈利的核心业务。

二是下半年另一个工作重点就是逐步断直连和消保等方面各类合规改造,新规的执行和监管压力,存量和新增业务的合法合规一直是垂在大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行业格局初定,尝试性业务和短期不能有效产出的业务很容易被调整或优化,毕竟要符合资本定律,不能持续流血反哺。危机时代保持盈利,业务收缩和裁员无可避免,聚焦核心业务,对新业务和短期没有产出的业务警惕之,毕竟你我的职业生涯是有限的。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派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派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paicaijing314@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