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鹤“折翼”:上半年收入预计下滑,市值已蒸发近1500亿港元
出品|公司研究室消费组
文|吴语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种育儿观念根植于中国数千万的家庭中。
几乎和孩子相关的一切,家长都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最好的。奶粉作为宝宝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营养来源,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发育和健康状况,高端奶粉成为多数家长的首选。
中国飞鹤董事长冷友斌曾说,消费者的认知是“好的就是贵的”,冷友斌还说过,飞鹤奶粉折成公斤价,全世界最贵。在超高端大单品“星飞帆”的带动下,中国飞鹤收入突破200亿元,毛利率超70%,远高于同行。
然而,在我国出生人口呈下滑态势的背景下,当前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量”有所萎缩,中国飞鹤也面临收入下滑的困境。此外,一直被质疑营销远大于研发的中国飞鹤,实力与国产奶粉“一哥”的称号匹配吗?
01营销驱动的奶粉“一哥”
对消费品公司而言,营销就是一场抢占用户心智的战争,消费者心智才是建立品牌的终极战场。
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国产奶粉集体陷入了信任危机。原本国产品牌与外资品牌六四开的市场,瞬间被外资品牌逆转。
2014年,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大约在700亿到800亿之间,但本土品牌的销售规模只在20亿到50亿之间,没有一家超过百亿。2015年,国内市场前3分别是惠氏、美赞臣、雅培,均是外资品牌。
在当时“外资奶粉等同于安全奶粉”的认知下,飞鹤能突出重围离不开它对品牌的再定位。“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品牌定位,让飞鹤开始了逆风翻盘之路。
飞鹤一线的业务员与顾客沟通时,往往会用这样的营销话术,“我们和洋奶粉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的奶粉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种观念深入人心。由于中国人的膳食结构、身体素质与西方人的差异,外资奶粉面向全球的推广销售,很难让其强调为中国宝宝专门研制,这让飞鹤抓住了机遇。
2016年,飞鹤高端产品系列同比增长80%,成为国产品牌第一;2018年,飞鹤销售额突破100亿;2021年,飞鹤销售额突破200亿。与外资品牌差异化的定位,带来的效果立竿见影。
销售额增长的背后,是飞鹤大范围的营销。
2014年,飞鹤销售费用7.6亿,销售费用率为21.1%。2015年,也就是品牌再定位那年,飞鹤的销售费用为11.7亿,同比增长55.3%。
2015年和2016年,飞鹤的收入几乎是原地踏步,但销售费用节节攀升,2016年的销售费用率更是超过36%。
经过一两年的宣传,2017年飞鹤销售端终于放量,当年收入58.9亿,同比增长58.1%。收入有起色之后,飞鹤在营销上并没有止步,2018年飞鹤请来“国际影星”章子怡担任品牌形象大使。
搜狐新闻曾报道说,“章子怡接飞鹤的代言费高达3600万,应是奶粉行业中最贵的代言人。”不过,当章子怡的广告在电视上播出时,也有一些消费者会质疑,“章子怡真的会给自己孩子用国产奶粉吗?”
2019年到2021年,飞鹤在营销端稍显节制了一些,营销费用率控制在28%到30%之间。但2020年和2021年,飞鹤收入增速分别为35.5%、22.5%,销售费用增速分别为36.6%、27.9%。
尽管飞鹤以“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率先抢占了消费者心智,但随后其他国产品牌奶粉也以此作为宣传点,与飞鹤抢市场。
此外,飞鹤也很难摆脱消费品公司“营销驱动”的特点,从营销费用和收入增速就可以看出,飞鹤销售端投放的多一点,收入增速就快一点;销售端投放少一点,收入增速就慢一点。
从2015年找准品牌定位开始,无论是逆袭阶段还是成为行业第一之后,飞鹤都是一家靠营销驱动的公司。
02一罐奶粉研发成本不到10元
三聚氰胺事件中,低价奶粉的集体爆雷,让宝妈群体更加信赖高价外资奶粉。
2015年前,飞鹤产品贯穿低、中、高三个档次。找到“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这一定位之后,冷友斌决定在高端市场与外资竞争,砍掉了当时年营收近5亿的低端产品线飞慧系列,同时,主推超高端产品线星飞帆,将产品的三个档次调整为超高端、高端、普通。
随着飞鹤品牌定位的提高,产品售价不断上涨。飞鹤的超高端产品“星飞帆”和“臻稚有机”系列,每千克的售价一路飙升,目前每千克接近500元,为全行业最高。
2020年上半年,冷友斌曾在采访时直言:“飞鹤奶粉折成公斤价,全世界最贵。”他还表示,消费者的认知是“好的就是贵的,虽然飞鹤有200元以下的奶粉产品,但消费者已经不买了。”
从飞鹤的收入结构看,公司确实以高端和超高端为主,普通产品收入贡献仅个位数。2021年,飞鹤收入227.8亿,其中超高端产品收入129.6亿,占比57%,星飞帆收入110亿,同比增长12%;高端产品收入74亿,占比33%,同比增长37%;普通产品收入11亿,占比5%。
飞鹤“高举高打”的策略不仅带来了高收入,还带来了品牌溢价和超高毛利率。2021年,飞鹤整体毛利率70.3%,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毛利率为72.4%。
与之对比,伊利奶粉和奶制品业务毛利率为39.2%,澳优毛利率为50.4%,贝因美毛利率为46.9%。飞鹤的毛利率远高于同行,与白酒行业“老二”五粮液相近。
不过,飞鹤产品的品质以及研发能力是否配得上高价格和高毛利,一直被外界质疑。2020年5月,冷友斌接受采访时说,“婴儿奶粉里我们的研发费用投入绝对全世界第一。”
2018年到2021年,飞鹤研发成本分别为0.15亿、1.09亿、2.65亿、4.25亿,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5%、1.09%、1.43%、1.86%,远低于营销端的投入。
在以奶粉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中,2021年,澳优的研发成本为1.93亿,收入占比为2.18%,澳优在研发端的投入比明显高于飞鹤。
以一罐750g的飞鹤星飞帆卓睿1段奶粉为例,天猫售价382元,其中成本和营销费用差不多各占100多块钱,研发费用大概只有7、8块钱。
随着飞鹤寻找第二增长点,开拓儿童奶粉、成人奶粉、羊奶粉等产品线,更应该加大研发投入。相比营销端“用力过猛”,飞鹤在研发端稍显用力不足。
此外,优质奶源是好奶粉的前提和基础,飞鹤的星飞帆系列用的是黑龙江奶源。但总体来说,新西兰、荷兰、爱尔兰等国家的自然环境良好、监管措施落实更严格,奶源质量更好一些。比如,伊利的金领冠塞纳牧用的是丹麦奶源,金领冠菁护用的是新西兰奶源。
君乐宝创始人魏立华曾说,“奶粉并非太高的科技,做的就是良心。”或许飞鹤不应该利用父母愿意给宝宝奶粉支付一定溢价的心理,“故意”将价格拔高。
03飞鹤亟需找到“第二曲线”
2021年1月,中国飞鹤股价创下历史高点24.97港元/股,但如今飞鹤的股价已经跌去66%,市值蒸发近1500亿港元。
二级市场被投资者抛弃,一方面是飞鹤业绩下滑,2021年净利润同比减少7%,另一方面,是市场对新出生人口的担忧。
冷友斌在一次活动上就曾表示过,2021年出生率有可能会有“断崖式的下跌”,年轻父母担忧疫苗对胎儿的影响,有可能6个月之内不会再去怀孕。
飞鹤2021年的228亿收入中,婴幼儿奶粉收入占比高达94.4%。与伊利千亿收入,布局液体乳、奶粉及奶制品、冷饮等多项业务相比,飞鹤的业务线显得十分单一,这个弊端从2021年星飞帆收入增速降至12%便可以看出来。
出生率下滑导致奶粉行业增量不断收窄,存量竞争更加激烈,大小奶粉企业面临的压力和挑战都越来越大。7月3日,澳优公告称,预计2022上半年,公司收入将同比减少18.0%至21.6%,归母净利润将同比减少73.1%至84.0%。
近期,在飞鹤与招银国际的路演中,飞鹤管理层表示,受渠道改革的影响,上半年收入会出现个位数下滑,同时三费投入的增加,会对经营利率造成一定的压力。
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是飞鹤正在做的事。
成人奶粉是第二曲线之一,2021年,公司包括成人奶粉在内的其他乳制品收入9.9亿,同比增长63.3%。但根据工银的调研纪要,2021年,飞鹤成人奶粉收入大概7亿,同比增速是30%。对于一个被视为第二曲线的业务来说,起步阶段30%的增速并不算高。
此外,在成人奶粉的市场中,雀巢、伊利、蒙牛等公司都已经深耕多年,飞鹤在竞争中不占先机。更为重要的是,成年人的钱远不如孩子那般好赚,飞鹤的成人奶粉业务很难获取高毛利。2021年,其他乳制品毛利率仅为28.4%,远低于婴幼儿配方奶粉72.4%。
成人奶粉之外,飞鹤还进行了其他尝试。2021年,飞鹤通过收购陕西羊奶粉企业小羊妙可正式入局羊奶粉市场。羊奶粉被视为婴配粉领域的高端产品,被诸多奶粉企业视为新的收入增长点。
机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羊奶粉市场规模为111亿元,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左右,在婴幼儿奶粉市场中的占比将从6%提升至8%。
不过,中国羊奶粉市场,澳优一直独占鳌头。自2018年以来,澳优旗下的羊奶粉品牌佳贝艾特,连续四年在中国婴幼儿配方羊奶粉总进口量中占据超60%的份额。
2021年,澳优羊奶粉销售额为33.48亿元,飞鹤羊奶粉收入大约是1个亿左右。
飞鹤向成人奶粉、儿童奶粉、羊奶粉等方向布局的同时,还要谨防伊利的冲击。2022年3月,伊利成为澳优的控股股东,这让伊利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市场份额大幅提高。
根据Euromonitor数据,2021年婴配粉市场中,澳优和伊利合计市占率为12.5%,两者合并后将超越雀巢11.7%的市占率,成为行业第二,仅次于飞鹤。
在伊利的攻势下,飞鹤“奶粉一哥”的地位还能守得住吗?
猜你喜欢
利用金融科技发展新型消费金融 | 观点
202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消费持续恢复,第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94.8%,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利润增,跨境快,拼多多还有新故事
2023年被视为消费提振年,在第三季度,拼多多交出了转型高质量发展后的又一份财报。这份财报显示,拼多多第三季度收入为688.4亿元,同比增长93.9%,大幅超过市场预期。拼多多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新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