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镝|无安全无“蔚来”
6月22日,上海汽车创新港内,一辆蔚来测试车从停车楼上坠下,致使车内两名试车员不幸去世。当公众还在为这场不幸感到痛心与惋惜时,6月23日晚,蔚来发布官方声明称“这是一起意外事故,与车辆本身没有关系。”引发热议。
继蔚来汽车坠楼事件之后,是否对你购买该品牌车有一些影响?
近几年,新能源车被赋予用科技构建一个崭新世界的期盼。
在巨大的商机推动下,多方势力争相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更是摩拳擦掌不断掀起热潮。
受互联网企业的新零售模式影响,新能源汽车百花齐放的营销模式层出不穷,造车新势力们营造出一系列概念和品牌故事,来吸引更多市场、消费者及投资人的注意。
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一个规模化快速发展新阶段,汽车销量持续攀升。据悉,今年1月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了2021年12月乘用车市场数据,2021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车批发331.2万辆,零售销量298.9万辆。
但是,在新势力造车的营销重头之下,有些故事最终只是故事,有些故事却成了事故。
就在不久前,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布了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火灾数据:共计640起,比去年同期上升32%,高于交通工具火灾平均(8.8%)增幅,平均每日超7例火灾。
2022年4月21日,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某停车场内,一辆新能源汽车在充电时突发火灾并引燃旁边的另一辆汽车,车底窜出的明火迅速蔓延,火苗已窜至车库顶部。
2022年6月11日,广东省河源市区两辆新能源轿车在充电过程中发生自燃,其中一辆小轿车被烧成一堆废铁。
回顾2021年上海车展,特斯拉女车主身穿“刹车失灵”字样T恤在车顶维权事件备受关注。
此前,特斯拉因安全问题多次引发争议。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20年,特斯拉被公开报道的在华疑似失控事故多达10余起。事故原因涉及车辆异常加速、电池起火、制动失灵等多方面,轻则造成车辆剐蹭、人员轻伤,重则导致人员重伤,车辆损毁严重。
可见,新能源汽车核心主打的智能化、科技感打开汽车行业多元化、个性化的浪潮,但这并不是用户对于新能源电动车的第一需求。
对于用户而言,汽车离不开安全性。如果没有安全为基础,所有的“黑科技”都将失去了支撑,甚至还会成为伤害生命、危害安全的“武器”。
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营销声量再大,服务质量再好,技术研发才是支撑造车企业发展的内在核心。
从技术与人的关系角度来看,每一起安全事故都是提醒:当新能源、自动驾驶等概念和技术炒的火热,当车企在争抢技术领先优势的狂热之中,更需要好好守住安全这个底线问题。
谈及安全生产,不得不提起 “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这就警示我们,某一个事故或问题的出现,绝不仅仅是某个偶然因素导致的,或许是大量的失误、漏洞和风险累积造成的。因此,企业在处理事故本身的同时,还要对同类问题的苗头和征兆进行排查处理,以防止再度发生。
今年4月,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从安全管理机制、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平台效能等方面综合提升新能源汽车整体安全水平。
意在进一步压实新能源汽车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切实提升产品安全水平,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各行各业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需要清晰,新能源汽车发展越是火热,消费者对质量与安全问题越是怀有更高期待。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
车企跨界“造手机”,需要面对哪些难点?
众所周知,手机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车企们此番“逆向”操作,属实让人意外。众多车迷也好奇:车企为何要反向进军手机行业?“跨界”做手机需要面对哪些难点?1月新能源汽车交付量:比亚迪15万辆夺冠,为理想汽车10倍
2月1日,新能源车企相继公布了 2023 年 1 月份的新车交付成绩。比亚迪依旧一骑绝尘,以15.42万的产量遥遥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