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惠相互、复星联合等下架隔离险,网红保险成流量收割器

WEMONEY研究室林小林2022-06-09 13:33 数字金融
网红互联网保险产品俨然变成了一场“文字游戏”?

出品|WEMONEY研究室

文|林小林

疫情下的各行各业开始谋变,保险公司顺势推出“隔离险”意外走红。

隔离险的横空出世,让全民投保热情高涨,大家都寄希望通过隔离险来保障自身。但是“隔离险下架”、“拒绝理赔”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后,消费者纷纷质疑隔离险究竟是应时而生还是收割韭菜?

近期上海市民反映,自己明明符合理赔要求,却反复被拒赔。在此情况下,被拒赔的用户发起对保险公司的集体投诉。另一方面,多家保险公司的“隔离险”等相关保险产品均已经下架,包括众惠相互、复星联合等。

“隔离1天能领200元,一杯奶茶钱保障一年”,各家保险公司让消费者躺着挣钱的营销口号犹在耳边,只不过现在躺着挣钱的反而成了保险公司,消费者痛失“奶茶钱”。近几年,新兴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层出不穷,网红产品尤为瞩目,“碎屏险”、“宠物险”、“首月一元保险”等,这些产品看上去不错“保费低、赔付比例高”,也出现了与“隔离险”类似的问题,赔付困难、条款不清等。网红互联网保险产品俨然变成了一场“文字游戏”。

1.隔离险低价收割流量

从黑猫投诉量情况来看,众惠相互惠无忧意外险、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爱无忧等投诉量较高。这两款比较,众惠相互惠保费9.9元/27元,隔离一天领150元,最长14天。复星联合保费43元,隔离1天领200,最多领30天6000元。相比较,复星联合虽然保费贵,但限制相对少,理赔额大。综合对比下来,众惠相互这款隔离产品限制最多,理赔条件苛刻。但因其价格极低,属于闭眼入产品,同样受到了用户的喜爱。

住在上海的王女士(化名)于2021年11月、12月分别购买了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复星联合爱无忧意外伤害保险》,今年4月上海疫情暴发。王女士先因属于密接被强制集中隔离到酒店。结束后,王女士所在的小区也被划为封控区,实行居家隔离措施。王女士先后两次申请理赔,按照合同要求并提供了相关证明,但复星均拒绝赔付。

同样家住上海的李先生(化名),于今年3月为自己和家人购买了两份众惠相互惠无忧意外险,4月家人和自己感染了新冠,按照合同感染新冠有每天200元的隔离津贴和新冠肺炎的赔付金。但李先生表示,众惠相互没有给出任何理由直接拒赔。

因隔离鉴定有着不同的定义,很多突发情况使得险企无法甄别,拒赔现象频发,因此也惹起众怒,像王女士和李先生一样部分被拒赔的用户发起集体投诉。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隔离险”,目前已有超三千条相关投诉,主要投诉理由是“理赔困难”、“宣传不符、拒绝赔付”等。

隔离险仅凭“隔离获赔”的口号迅速走红。早在2020年初,就有多家保险公司应时推出“隔离险”,高峰时期,不完全统计“隔离险”一度多达60多种。

“隔离险”顾名思义,是指被保险人因法定传染病等原因被当地政府或防疫部门要求实行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时,由保险公司给付隔离津贴的保险产品。隔离险是一种附加隔离责任的意外险,保险公司在推出初期就是用互联网流量打法,门槛低、投保简单,几十元保费就可以获得数千元的保额,正中用户下怀,一经推出受到市场上极大的热情,以低价俘获了一批用户的心智。

对于险企来说,隔离险虽然杠杆较高,但成为爆款的引流产品,为公司获客拉新。而且一直以来,疫情受到比较好的控制,险企的赔付压力较小。但今年3月后,特别是上海地区开始严格封控管理后,险企的赔付压力激增。业内人士透露,隔离险都已经赔穿了。

隔离险只经历了短短两年,目前俨然已成为保险行业赔付的一道难关。随着隔离险的下架,这场保险行业的变味“文字游戏”,也昭示着网红互联网保险产品背后的虚假繁荣。

2.网红保险产品的未来在哪儿

隔离险一时成为收割流量的噱头险,网红互联网保险产品再次受到质疑,创新保险的未来在哪里?

近几年,保险产品搭上互联网不断升级换代,特别是针对年轻人设计的险种,宠物险、碎屏险、奋斗险、百万医疗险等。高保额、低保费、免赔额、增值服务,这些特质让互联网保险迎来蓬勃发展期。

这些保险大部分是契合了消费者的需求应运而生,解决了消费者的消费痛点。“高保额、低保费”这些标签,让消费者形成一种错觉保险不再昂贵,有点便宜甚至可以廉价。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往往容易被营销广告误导,事后才发现条款苛刻,综合保费并不便宜,造成了互联网保险大量的纠纷。

如已经叫停的“首月一元保险”,曾火极一时。这类保险不时的推送在各种APP广告中,许多网友在毫不知情的就情况下就被悄然购买了此产品,直到数月之后才发现被扣除了上千元,结果退费无门。只需“首月0元、1元”“免费领取”,给人以优惠的错觉,实际上综合年费率上千元不止。

同样的套路,熟悉的配方。隔离险以低价诱惑出世。极具个性化的产品,很容易受到年轻消费者追捧,保险公司因此获得巨大流量,获客成本大大降低。

一位保险机构人士分析认为,网红保险产品的设计,盈利不是唯一的标准。低成本获客、压降线下渠道成本,追求产品的“高性价比”,产品价格越来越低,保额越来越高,这些因素成为许多险企的推出互联网保险产品的核心设计理念。这种典型的互联网打法导致问题频发,网红保险产品往往存在“低价噱头、销售误导、保险条款晦涩难懂”等问题,时常引发规模性的消费纠纷。

网红保险不仅带来了巨大的流量,也是行业的创新。但许多保险的创新却走了“偏门”。对于存有“噱头”高于内容的不当创新,会给行业和自身带来风险。

2021年10月份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新规”)。根据新规要求,保险企业发布互联网保险产品的门槛提高,对产品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前不久,银保监会财险部发布了《关于规范“隔离”津贴保险业务经营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将对发现的产品开发设计不合理、销售误导、无故拒赔等行为,依法依规追究保险公司和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保险的监管会愈发严格,行业发展也会更加正规。

众惠相互相关人员表示,目前已经全渠道下架了隔离险。未来经过调整或许隔离险会回归。网红保险产品具有时代意义,回归产品本质才是创新的最终目的。

本文为派财经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派财经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可发邮件至paicaijing314@126.com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注明来源派财经(微信公众号ID:paicj314)及作者名字。如不遵守,派财经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