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金融下半场,是场硬仗|普惠观察①

周观新金融周公子2022-05-27 10:59 数字金融
市场信心如何重振?

“今年,尤其是第二季度,明显放(贷)少了。”聊起针对小微金融的授信业务,已经不止一家银行及金融科技助贷平台发出类似感叹。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在疫情反复中,很多小微企业面临的尴尬困境:从最初的融资难,融资贵;到现在的不确定,不想借钱。

周观新金融也梳理了2021年银行12家上市银行的小微贷款余额,虽然集体来看较2020年均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较大的却是四大行,多数股份行及城商行增幅反而不明显。值得一提的,中小银行,尤其是区域性城商行原本更应发力小微及普惠业务,与大行形成差异化竞争。但从实际上看,这种差异化优势并非充分发挥,大行集体“下沉”正在进一步挤压中小银行的市场空间。

因此,一边是大行的“下沉”挤压,一边是小微企融资需求较去年更为疲弱。

那么,小微金融的下半场,该怎么打?如何在机构集体下沉的市场环境下做到“有利可让”,如何让小微企业重振发展信心?

无论是对银行,还是对助贷平台而言,今年的小微金融市场,都会是更难写的答卷。

01

-▽-

大行碾压中小行 

到目前为止,对受疫影响企业的帮扶,其实成了一个适宜观察和复盘的档口:观察日常宣称重视小微的银行们,小微业务增量情况究竟如何;与此同时,也观察自称科技助力小微“降本提效”的金融科技平台,其效用究竟几何?

首先来看银行,国有大行的小微信贷余额增速明显优于股份行及城商行:

图片

可见,2021年中行、农行、建行和交行小微、普惠类信贷余额的同比增速分别为:44.11%、35.20%、31.69%、29.94%。

再来看看部分公布了相关数据的股份行及城商行:

图片

可见,2021年中信、招行、华夏、浙商、江苏、南京、重庆、贵阳的小微信贷余额同比增速分别为:25.99%、13.37%、7.5%、16.27%、10.12%、7.86%、5.52%、7.7%。

很明显,即便原本业务基数较大,国有大行的小微增速依然碾压中小银行。一方面是政策要求,一方面,国有大行的资金成本、业务覆盖等方面都要比中小银行更有优势。

在这种前提下,如果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公司要进一步扩宽小微金融业务的服务广度和深度,就显得颇有难度:“让利”的基础是“有利可让”,“有利可让”的前提,是科技给力和成本下降。

02

-▽-

中小行难有利可让

高度浓缩总结下来,机构支持小微不外乎两种做法:

一是,加大对短期经营困难企业客户的金融保障力度,保证对小微信贷投放的合理增长,实现投放户数和投放余额两增,并实现贷款利率减少;

二是,落实一系列减费让利政策,分批次扩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单位结算账户服务费用优惠政策覆盖范围。

直白点说,就是一句话——即要保证贷款放得出去,又要保证贷款放得便宜。

在大行集体下沉的情况下,中小银行及金融科技企业要做到这一点,就非常考验业务主体的科技基础设施。

比如,此前周观新金融就曾从银行业内了解到:“过去小微企业主常用到的‘房抵贷’业务,需要人工把房产证信息录入系统,但疫情期间这对于很多银行来说成了个麻烦事——因为很多银行甚至压根不支持客户的照片传过来后同步识别信息入库,只能原始地手工输入。但若在内部提需求,从立项开发到测试上线至少需要好几个月。

当时,这些银行都只能求助于外部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调用图像文字识别技术接口。如果银行此前就已经进行了相关流程再造和云部署,这项费用就完全可以省下,发放贷款的成本就可以进一步降低。

又比如,供应链金融里头的上下游小微融资需求。产业供应链里面涉及到不同的上下游企业,尤其不发小微企业,涉及到研发、采购、生产、销售、配送以及循环物流,这而不同的环节又会涉及不同的资产(比如仓单、提单、税票、发票等)。面对如此复杂的产业环境,如此多的产业主体和业务活动,如此繁杂的各类资产,如果不借力科技来对诸多数据进行管理、和穿透到真实的贸易背景,供应链金融是很难开展的。

疫情以来,不少核心企业的上游明显回款相对放缓,企业现金流并不充裕,下游融资需求迫切。这个时候,利用有效的数据识别下游企业信用做核心企业授信,显得尤为迫切。

再比如,在用时方面,为了提升效率,很多银行在疫情期间简化内部业务审核流程,采用纯线上方式召开内部评审。但这也需要科技后台做标准化改造,如果没有相关科技中后台支持,所谓在严格风控的前提下“对小微企业贷款力争做1-3个工作日内审结”,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也是为什么,中小金融机构在小微服务上更乐于与金融科技平台合作的原因,对于小微企业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由于天然的互联网、大数据、机器学习优势,金融科技企业的“嗅觉”和应对往往更为灵敏。

因此,我们从去年头部金融科技企业发布的财报也可以看到,360数科、陆金所、乐信、信也等平台的小微金融业务数据都是集体快速上升的。

03

-▽-

信心堪比黄金

然而,除了帮助机构“降本提效”,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目前更大的困境,也许是信心重建。对于今年一、二季报相关数据不乐观,已是业内普遍担忧。

据央行披露,初步统计,2022年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10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9468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616亿元,同比少增9224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760亿元,同比多减488亿元。

因此,除了帮助机构“降本提效”,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目前更大的困境,也许是信心重建。再厉害的科技能力,再便宜的贷款,如果中小企业主因为没有信心并不想扩表扩产,机构面对的将是持续疲软的市场需求,无用武之地。

今年的硬仗该怎么打?各家机构会有怎样的成绩单?周观将在 #普惠观察 系列文章中保持关注。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派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派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paicaijing314@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