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创始人瞿芳竟然高调上了《人民日报》

WEMONEY研究室一见财经2022年05月17日 12时 商业人物
小红书尽管估值高,还被《人民日报》报道宣传,但是企业越大越要小心,前车之鉴已经不少了。

来源:一见财经

在不少互联网企业大佬隐退和保持缄默之际,小红书和创始人瞿芳却反其道而行。

一见君注意到,小红书最近不仅在《人民日报》做了整版广告宣传,而且瞿芳还在《人民日报》撰文。

难道小红书和瞿芳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1

每年5月10日,是 “中国品牌日”。

在这天前后,《人民日报》两次出现小红书和创始人瞿芳。

5月9日,小红书彩色整版广告出现在《人民日报》16版,标题为:2亿人的生活经验,都在小红书。

5月11日 ,作为唯一的互联网平台企业,瞿芳撰文出现在《人民日报》10版“中国品牌日·特别报道”栏目,文章标题为“创造美好生活 搭建价值桥梁”。

瞿芳在撰文称,品牌创造产品,用户分享体验,更多用户被种草进而消费,从而推动产品和品牌的创新,不断螺旋上升形成正循环。小红书为美好生活和优秀品牌搭建了一座桥梁,帮助品牌精准找到用户价值,帮助用户找到令生活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尽管瞿芳的理想是美好的,但是有人在小红书这些年也问题频发。

2021年12月,央视报道称,小红书涉嫌未成年隐私泄露及内容审核不严等问题。

2021年9月,四川成都的小学生家长蒋先生在“小红书”App上搜索亲子乐园后,发现越来越多明显泄露未成年人身体隐私的视频被推送过来。

央视记者在后续调查中也发现,视频拍摄者都是未成年人本人,拿手机自拍时镜头直接对准了自己的隐私部位;而在含有未成年人的短视频中,还有大量的用户留言、弹幕,有的留言带有强烈的性暗示。

对于这些泄露未成年人隐私、留言审核不严的乱象,小红书工作人员表示,是由于短视频数量多,造成了审核的漏洞。

除了未成年人隐私泄露的问题,记者还发现一些小学生也成为“小红书”平台入驻商家的“带货主播”。据工作人员表示,短视频平台面向未成年人开放注册,无需实名认证。

报道发布后,小红书对报道提及审核漏放情况致歉,并表示平台会启动新一轮未成年治理专项,将持续提升对不良信息的识别能力,持续提升平台治理能力。

随后,小红书关联公司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被上海市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行政处罚,具体事由为:发现用户发布、传播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信息,没有立即停止传输相关信息,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处置,被罚30万元。

该消息出来后,迅速冲上微博热搜榜首。

有网友指出,现在的小红书充满了消费主义的味道。具体表现在两方面:炫富和软色情。久而久之,对世界、对人生的认知就会出现问题,这一点在未成年人身上格外明显。

也有的认为,小红书在加强改正后会越来越好。

2

相信不少年轻人都在用小红书。小红书是由瞿芳和毛文超于2013年在上海创立的。

小红书以“Inspire Lives 分享和发现世界的精彩”为使命,用户可以通过短视频、图文等形式记录生活点滴,分享生活方式,并基于兴趣形成互动。

截止2019年10月,小红书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过亿,其中70%用户是90后,并持续快速增长。

在最新的宣传里,小红书更是借刘昊然喊出“2亿人的生活经验,都在小红书”这句品牌文案。这意味着,小红书至少已聚集了2亿用户了。

而在小红书中,由于分享者与发布者相互影响,大多数博主和用户都是素人,大家相互信任和分享生活经验,小红书成为知名消费体验分享平台。

不过,“种草经济”流行,也滋生了代写代发等黑产,因而小红书被诟病充满了消费主义的味道。

早前,央视《朝闻天下》点名批评小红书等电商平台上有刷评论、刷点赞等违规行为,暴露其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也因此,小红书前一段时间诉讼微媒通告、成宝、南京贻贝等4家通告平台和MCN机构。小红书称,这些机构从事“代写代发”虚假种草笔记的业务,帮助商家及博主进行虚假推广,对平台内容生态和平台信誉造成极大伤害,同时严重损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

小红书要求上述机构立即停止针对小红书的虚假推广交易等行为,并赔偿小红书经济损失1000万元,赔偿金将用于平台虚假种草治理。

据悉,小红书共有6轮融资,最新一轮为2021年的11月8日,投后估值超过200亿美金,约合人民币1267亿元。

小红书尽管估值高,还被《人民日报》报道宣传,但是企业越大越要小心,前车之鉴已经不少了。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派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派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paicaijing314@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让世界听到你的观点!
 
投稿提建议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