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评保时捷减配门:糊弄、没有耻感
日前,关于保时捷官方针对中国区域订车用户擅自取消电动转向柱配置且态度傲慢的报道成为热点话题。
《人民网评》在其官方微博评论该事件表示:“用一纸道歉声明解决货不对板的问题缺乏诚意;单方面变更协议,这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承诺不能兑现,不仅仅是缺少诚信的问题,更涉嫌虚假宣传;面对不断增加的消费者投诉,赔偿供下次使用的千元代金券,根本就是糊弄了事;不尊重消费者的企业,终将会为自己的傲慢买单。
全文如下:
1
承诺变卦,补偿措施糊弄事
事实上,关于保时捷“减配门”的问题在今年4月就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彼时,有不少保时捷车主于社交平台发表维权言论称,保时捷部分车辆将原本带有电动调节功能的转向柱更换为手动调节转向柱,减配车型涉及Panamera、Cayenne、Macan、911及Taycan等多款热门车型。
据多位车主投诉称,保时捷经销商在用户订车时未提及电动调节转向柱被减配一事,直到提车时才被经销商告知“受芯片短缺影响,车辆暂时缺失了标配的电子转向柱总成,到货后进行免费补装”。
起初还承诺后续会对该配置进行免费升级。随后,保时捷无法兑现承诺,决定对减配车辆给予2300元代金券作为补偿。而车主如果自己在售后更换电动转向柱,成本在3万元左右。这波操作,让车主集体爆发,集体维权。
目前其所在的维权群中已有数百人,车主们的诉求主要有3种:一是保时捷召回这一批车辆,统一安排到4S店安装电子转向柱,承诺延长质保时间;二是退车;三是返还补装现金。
对此,保时捷方面终于在4月30日公开致歉。但维权车主们并不认可这封致车主信,他们认为保时捷中国的这封信没有任何意义,一没有明确解决方案,二是通篇都是迫不得已、推脱责任。而且赔偿金额是代金券还不是现金,最终还要在4S店内消费,这和没有赔偿几乎没什么区别。
以下是致车主信全文:
2
车评人掀起“维权运动”
目前,线上投诉平台收到100多位保时捷车主的集体投诉,投诉内容均为保时捷将原有承诺的后期延迟补装方案替换成价值仅2300元的代金券。
保时捷官方微博直播中也遭到大批保时捷车主刷屏式维权,不少网友评论“还我电动转向柱”。
此事,也得到了广大汽车博主和车评人的关注。
5月10日,抖音汽车博主“蔡老板”公开发布视频,呼吁全网车评人一起关注保时捷的“电动转向柱”问题。
蔡老板是一位主要讲解汽车视频的博主,最近一段时间里,该博主连续发布多条视频,揭露了奔驰、宝马、保时捷等一线豪华品牌存在的多种问题,并在行业内外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蔡老板发布呼吁视频后的24小时里,除了“猴哥、小刚、陈震、超老师”等大V出面外点评外,就连一些粉丝数较低车圈创作者也加入其中,声援蔡老板。
「猴哥说车」更是连线蔡老板、八戒说车、阿飞说车等众多车圈大V和维权车主、专业律师对该事件进行深入分析。
直播间内,维权车主直言,保时捷此次行为已经不能用减配来形容,可以说得上是“明抢”,希望保时捷能公开进行一次公开的、诚恳的道歉,并满足消费者合理的赔偿需求。
在蔡老板的带动下,整个汽车领域的创作者联手掀起了一股“维权运动”,与此同时,保时捷也陷了入巨大的舆论漩涡之中。
3
对待中国消费者“双标”
保时捷第一季财报显示,其今年第一季度全球交付68426辆。其中,中国市场贡献了17685辆的销量。
2021年全年,保时捷全球累计交付301915辆,其中中国市场的累计交付就高达95671辆,已经连续7年成为保时捷品牌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对于保时捷而言,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保时捷对待中国消费者的态度却让很多人表示无法接受。
大多数车主也表示,最不满的就是保时捷的态度问题。首先是不遵守承诺,签了协议单方面违约,欺骗消费者;绝大部分车主都是通过其他渠道获悉保时捷取消补装计划,并非如保时捷所说被主动告知。
其次是对待国内外消费者双标。保时捷美国官方赔偿500美元,按照美元汇率测算,约合人民币3100元,并且早早发送邮件通知了车主,而对国内车主却只赔偿2300元,并且没有任何通知。
对此,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虽然保时捷减配事件客观上受芯片短缺影响,但主观上也不应该对中国车主“双标”、与海外市场区别对待,再加上此次事件直接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品牌口碑和形象将在一定程度上打折扣。
其实,“减配”和“先减后补”已成为芯片短缺下的热词,但目前其他车企均未出现类似保时捷“减配门”的情况。
此前,理想汽车、小鹏汽车也曾发布公告称,由于芯片问题对车载雷达进行减配,并向消费者提供选择方案。
其中,小鹏汽车推出两种交付方案,方案A为等待提车,不要权益,按顺序进行交付;方案B为选择软件权益,签订补充协议,按顺序进行交付,预计今年3月31日起分批补装雷达。
除国内车企外,宝马也曾取消部分车型的自动泊车辅助系统、手机无线充电及WiFi热点功能,并下调车型价格。直到芯片问题缓解后,宝马才宣布后期继续加装相应配置并重新恢复原售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