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背景消费金融向大行系、城商系两极分化
一周之内,两家城商行收购消费金融牌照传出新进展。
南京银行实控苏宁消费金融和宁波银行收购华融消费金融股权均已进入监管审查阶段,区域性城商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表现的尤为积极。
此外,还有多家城商行也相继对外宣布将积极申请消费金融牌照。
可以看出,城商行不满足偏安一隅,纷纷要从地域型服务银行向全国型零售银行迈进。
大行系、城商系分化
目前30家总量的消费金融公司中,银行背景消费金融公司占据大多数,算上即将被宁波银行收购的华融消费金融,共有26家,依照目前的发展趋势,银行背景消费金融公司向大行系和城商系两极分化,有城商行股东背景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数量扩张上尤为明显。
据「消费金融频道」统计,在有银行系做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中,城商系占绝大多数,共有18家。按照成立时间排序,分别为北银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长银消费金融、蒙商消费金融、哈银消费金融、尚城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幸福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和苏银凯基消费金融。
以2021年已公布业绩的20家消费金融公司来看,城商系业绩普遍迎来规模性增长。
从总资产来看,共有7家总资产破百亿,分别为马上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哈银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尚城消费金融和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分别为610.91亿、366.44亿、136.58亿、110.01亿、112.82亿、127.27亿和129.09亿。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城商系的翘楚,杭银消费金融表现相对突出,杭银消费金融与大行系中邮消费金融的总资产仅相差77.78亿。但还不能与头部大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掰手腕,截止2021年末,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为1496.98亿元,是杭银消费金融的4倍多。
营收方面,10亿以上的城商系消费金融公司仅有3家,分别为马上消费金融营收100.1亿元、中原消费金融35.95亿元和杭银消费金融27.82亿,多数城商系消费金融营收在10亿以下。
在利润方面,多数城商系消费金融公司盈利能力仍然没有发挥出来,利润破亿的仅有4家,分别为马上消费金融盈利13.82亿、杭银消费金融盈利4.5亿,锦程消费金融的净利润2.5亿元、盛银消费金融拨备前净利润为1.5亿。
多数城商系消费金融公司体量较小,盈利仅千万,湖北消费金融、尚城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蒙商消费金融、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分别实现利润为0.93亿、0.72亿、0.61亿、0.78亿和0.17亿。
值得注意的是,中原消费金融虽然并未公布其利润情况,但从其资产规模、贷款余额来看,2021年利润破亿应该问题不大。
大行系仅有8家,但消费金融公司一年利润超10亿的就有3家为大行系,招联消费金融净利润30.63亿和中邮消费金融12.92亿、兴业消费金融以22.3亿的营业额排在第一、二和四位。
综合来看,目前城商系消费金融效益较好的马上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等,但相较于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与其他城商系消费金融差距不大。
毕竟在股东背景、资金实力、业务场景成熟度、零售业务互补方面,城商系们还属于“发展中消费金融供公司”,属于追赶者。
但是城商系在区域优势明显,并且有借助消费金融牌照放大辐射地域零售业务和小微信贷的目标和信心。
而大行系的优势在二三四线并不明显,双方在获客方面或会呈现“强龙压不了地头蛇”的情形, 未来不免会发生业务重叠与碰撞。
城商系热、大行系冷
城商行本就是消费金融股东的主力军,如今随着跨区展业政策的收紧,消费金融牌照更成为未入局城商行的香饽饽。
银行背景消费金融公司依托于股东的天然优势,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成本优势较为明显,更易获得牌照。
众所周知,成立一家消费金融公司门槛非常高,至少应当有1名具备5年以上消费金融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经验,并且出资比例不低于拟设消费金融公司全部股本15%的出资人,银行正好符合该条件。因此发起人为了达到标准门槛,多数会引入银行资本。
此外,消费金融公司资金来源主要是股东增资、同业拆借、资产证券化和发行金融债,其中同业拆借的资金通常情况下成本最低,消费金融公司在获得同业拆借的资格后,有银行股东背景能够更容易促成借款交易。
疫情之下,银行背景消费金融也展现了较好的抗风险能力,相关数据显示,历年来消费金融公司不良率中位数一般在2%以上,而多数银行系消费金融能够有更好的不良率表现。
财报显示,截止2021年末,苏银凯基消费金融不良率为1.08%,哈银消费金融低于1.8%、北银消费金融2021年3季度不良率仅为0.92%。
去年2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让越来越多的城商行加速获得消费金融牌照。
该通知明确提出地方法人银行不得跨注册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这条规定直接让大部分借助互联网异地开拓市场、获取新客源的城商行,不得不斩断伸长的触手。
消费金融牌的全国范围可展业成了破局的法宝。
2013年新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放开了消费金融公司的营业地域限制,允许消费金融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异地业务。
商业银行与全部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的互联网贷款余额不得超过本行全部贷款余额的50%;与单一合作方(含其关联方)发放的本行贷款余额不得超过本行一级资本净额的25%;商业银行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互联网贷款的,单笔贷款中合作方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等相关规定,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在互联网贷款的规模。
由此可见,获得消费金融牌照能增强城商行在零售业务的互补性,帮助城商行将服务延伸至更多的长尾客群。
目前五大头部城商行中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均已拿到消费金融公牌照,宁波银行、南京银行的牌照也进入审核当中。可以看出,通过消费金融牌照进行异地展业将成为城商行趋势。
除了存量的18家城商系消费金融公司外,还有多家城商系“新生”在拿着排队的号码牌。
福建海峡银行已于近期通过董事会决议,计划设立消费金融公司。
湖州银行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该行拟申请发起设立以绿色金融为特色的消费金融公司。
江阴银行此前也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全票通过拟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议案。如果成功,将成为第一家农商行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
富滇银行、上海农商行、苏农银行、吴江银行也曾计划筹建消费金融公司。
中小城商行对消费金融的热情昂扬可见一斑。
与城商行对消费金融的热情不同,大行系除了在早期有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大行参与布局之外,其他大行对参与消费金融持牌还是持观望态度。
如某国有大行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实际跟自身的消费信贷部门为一套班子,业务也没有多少变化,头上顶着俩招牌,除了多此一举之外还增加了二次监管。
这也导致了消费金融机构在数量增量上很少见到大行系背景的机构。
当前中国大型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占比偏低,疫情以来,除了去年开业的阳光消费金融外,只有建设银行还对此“执迷不悟”积极偶求。
需要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传统银行外,数字银行也利用不受地域限制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且贷款余额逐年递增状,不容小觑。
网商银行、微众银行、新网银行、亿联银行主营均围绕个人消费贷款、小微业主贷款和小微贷。
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资源流量输入,可以以极低的获客成本快速的提升业务,微众银行的“微粒贷”和“小鹅花钱”以及网商银行的“网商贷”均在2021年全年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它们也将成为中国消费信贷市场不可或缺的一股新势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
第三届消金专委会成员单位名单披露,招联当选主任单位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消费金融专业委员会公布了,第三届常务委员会、成员单位名单全体成员名单,招联消费金融当选为第三届常务委员会主任单位。加速数字化转型,晋商消费金融打造数据驱动的风控堡垒
晋商消费金融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战略步伐,通过不断夯实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自主研发搭建风控数据中台,持续推动数据资产管理,在信贷业务全流程中深度应用大数据技术,赋能风控审批、反欺诈、贷后管理等环节,全力保障业务稳定发展。晋商消费金融公司举行“同题共答 守护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专题交流研讨会
晋商消费金融公司于10月18日组织召开“同题共答 守护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专题交流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