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催收渐“变味儿”,企政协同治理金融“黑产”隐患
文/柠溪
过去数年里,在金融普惠“主基调”下,国内信贷市场也得到了发展,当然伴随而来的,还有越来越多的恶意逃废债群体。
一些恶意逃废债群体利用相关政策,通过伪造病例、渲染悲情处境等方式拖延或逃避还款,甚至还有不少不良分子打着“法律援助”、“征信修复”的幌子在各类社交平台上大打宣传,以此牟利。恶意逃废债正演变为一条专业的黑色产业链。
对于此,一些金融机构一方面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手段提高辨别和预警能力,另一方面也在通过建立互助联盟、与相关部门保持积极互动等方式,做好金融风险防范方面的工作。
打击金融黑产已成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之一。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合理治理“黑产”顽疾,更好地维护金融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建立一个诚信、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氛围,是摆在当下政府和金融机构面前最重要的一个课题。
01
恶意逃废债升级
事实上,恶意逃废债由来已久,此前高发于P2P网贷野蛮生长时代。而之所以强调“恶意”,主要在于——
一方面,这种行为具备极强的主观性,以及非常强烈的预谋性、针对性和逐利性,最终目标就是要借机逃废银行机构、消费金融公司及其他助贷平台的债务。
另一方面,上述行为已不再仅仅归属于“民事纠纷”范围了,而是有用户故意隐瞒真相、虚构事实、转移隐藏资产、逃避废弃合法债务,恶意侵占出借人资金的犯罪行为。
与此同时,新一阶段的恶意逃废债还表现出以下三种显性特征——
- 新的渠道:组织者通过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引流获客,然后再通过加微、加群等方式进一步获取债务人信任。
- 新的量级,组织规模暴增,从小规模的个体教唆,到以教育培训授课的模式、加入传销逻辑的代理机制,层层盘剥。
- 新的载体,市场中开始出现专业的培训小程序、APP等工具,甚至有一些不法分子成立债务规划、法务咨询的公司,借此掩盖耳目。
疫情爆发后,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恶意逃废债相关的案件数量也呈现出井喷式增长趋势。但深究恶意逃废债不断升级背后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这与不良分子利用监管部门对借贷群体的“善意”不无关系。
社会经济环境方面,疫情爆发后,监管部门出台举措强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对于因疫情导致债务压力上升、生活困难的特殊人群给予一定关照。
尽管政策的出发点是极为善意的,但这种善意却被反催收群体借题发挥,通过伪造病例、渲染悲情处境等方式,将政策变为其拖延还款、逃避催收的理由。
监管政策环境方面,疫情以来,金融行业所面临的合规要求愈发严苛,一些不法分子看准这一点,大打政策“擦边球”,在毫无事实根据情况下,对平台无端发难;或故意激怒客服、催收人员,试图造成暴利催收的既成事实,进而投诉、要挟平台,达到逃废债目的。
特别是抱团抗衡,加上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反催收组织通过向债务人传授逃避债务“技巧”,借此牟利,这些都使得打击恶意逃废债变得难上加难。
02
欺诈之下,奉法为尊
逃废债的规模有多大?
据中国银保监会通报,2021年二季度,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接收并转送银行业消费投诉84424件,同比增长25.5%。四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90595件,较2020年四季度同比增长18%。其中不乏“反催收”人员煽动策划的情况。
另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12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共7059969人,这还不包括已经履行完义务从失信名单中退出的人,以及同一被执行人因多个执行案件被多次纳入失信名单的情形。
此外,据第三方调查公司的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里,市面上涉嫌教唆债务人进行“债闹”的代理维权机构、反催收中介及花样繁多的个人债务重组、征信修复等相关企业的规模,增长达到了10倍之多。
面对日益庞大的黑产群体,自2018年开始,监管部门便有意识地加大对恶意逃废债的打击力度。
2018年,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续下发《关于报送P2P平台借款人逃废债信息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网贷行业失信惩戒有关工作的通知》等行业指导文件。
特别是《惩戒通知》,监管部门第一次明确了网贷恶意逃废债标准;第一次公开支持网贷公开讨债;再次明确网贷失信人员由中国人民银行纳入征信系统,加强失信惩戒。这有利于打击网贷行业恶意失信行为,逐步建立、完善网贷领域失信惩戒机制。
除了将更多互联网企业的数据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之外,同一年里,监管部门还指导社会机构成立百行征信,对个人征信尝试市场化运作。
2020年,“打击恶意逃废债”等方面的内容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金融委会议强调要严厉处罚各种“逃废债”行为,来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
2020年1月17日,央行征信中心启动了二代征信系统切换上线工作,各类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正加速接入央行征信。
2021年2月,中国银保监会明确表态,将全力维护出借人的合法权益,坚决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加强对“反催收联盟”等违法违规网络群组的治理。这是首次将“反催收联盟”明确定义为违法违规组织,为相关部门处理相关案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基于最高管理意见框架下,包括辽宁、北京、海南、湖南、广东、山西等在内的多省市监管部门,也陆续发布了关于打击金融领域恶意投诉的相关通知,联合其他执法机构,对此采取专项行动。
2022年3月,中办、国办发文提出,要建立健全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想失信长效机制,健全债务违约处置机制,依法严惩逃废债行为。发改委办公厅发布通知,对假借“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名义招摇撞骗,通过虚假宣传、教唆无理申诉、材料造假、恶意投诉等手段骗取钱财或个人信息,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市场主体进行专项治理。
从本质上讲,债务人通过不法手段悬空债务,可以被视为典型的信贷欺诈。欺诈之下,各类金融机构应奉法为尊,充分运用法律、法规有效遏制恶意逃废债行为的发生,捍卫金融机构信贷资产的安全,以及加强债权保护能力。
03
银政合理,协同打击
需要指出的是,监管对恶意逃废债给出的明确打击态度和具体的指导意念,还是要借助金融行业中的从业企业才能得到有力推进。就这一点来看,银行、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科技企业都在积极开展行动。
去年9月,马上消费金融处理了一起“山西太原高某伪造国家机关印章案”。作为黑产中介人员,高某在收取客户3万余元服务费后,多次冒充客户的身份向马上消费金融、监管部门投诉,并通过伪造虚假的公安机关虚假材料,企图非法删除涉消费金融公司的逾期记录,后在马上消费金融与公安机构的配合下被逮捕。
此案是2021年下半年,中国银保监会、中国银行业协会等各地监管机构发文打击非法代理维权声明后,我们了解到的行业首起点对点打击非法代理维权(非法修复征信)工作中落地的刑事案件,对非法代理维权黑产(非法修复征信黑产)起了较好的震慑作用,对行业推动此类案件的打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示范作用。
中原消费金融则是在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与其风险能力相匹配的产品与服务的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主动触达用户,以更多趣味性的内容呈现方式,将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反催收组织套路、征信修复骗局等方面的知识,输出给更广泛的用户客群。
平安银行打击“黑产”的优势在于技术实力和资源支持,依托集团在AI、生物识别、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在金融风险防范过程中的深度植入,通过声纹识别、知识图谱有效识别欺诈风险,维护消费者和金融机构正常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积极联合各地公安、司法、工商等司法、行政机关,针对金融领域黑产进行重点打击。据了解,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截至2021年底,有效处置打击涉黑案例50余起、利用声纹技术拦截降低恶意减免息费成本200余万元,挽回客户被骗手续费近10万元,通过网络情报探测,共在各类电商平台、论坛等渠道,举报下架中介广告22945个。
在金融机构力行推进打击恶意逃废债的另一侧,行业自助也成为一种新的可行性方案。今年3月,马上消费金融携手中银消费金融、平安普惠、招联金融、乐信等十余家金融机构成立全国首个打击金融黑产行业共享互助组织“打击金融领域黑产联盟”(AIF联盟)。
作为针对恶意逃废债、恶意代理投诉、违规修复征信等行业痼疾,AIF联盟会定期同步金融黑产的打法套路、“问题客户”的预警防范信息,组织研讨金融领域黑产现状和应对策略,共享黑产人员信息,以净化行业环境。
04
写在最后
未来,“逃废债”行为入刑,有望成为金融立法体系中的一项。
但在这之前,金融机构之间增进团结与协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打击恶意逃废债联盟,形成一致行动;同时,与金融监管部门、公安及司法部门协作,建立反逃废债立体社会监管体系,增强打击灵敏度与及时性,或将成为关键中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
催收公司变身法律咨询 两头通吃赚大钱
“最好能自己解决,不要轻易相信外面的机构”业内律师表示,除正当的还款路径外,没有经过官方公布或认可的其他路径,都不值得信,借款人最好不要以身犯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