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焦灼,无人车上岗,自动配送是哪些企业的机会?

紫金财经羽然2022-04-18 13:57 数字产业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和末端配送产业进一步发展,无人车涌入末端配送产业成为趋势,目前产品技术难题正在陆续被攻克,至于找到健康的商业模型,所欠缺的无非是产品优化和用户教育,而疫情恰恰给了这个机会。

“物资配送不畅到底堵在哪里?”

这不仅是热搜话题,更是上海市民急需解决的难题,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表示,不少骑手因封控原因无法上岗,让市民感觉到配送不畅,上海各区出台多种办法,推动快递员返岗配送。

说白了,就是疫情封控导致的人员隔离,让物资运送的“最后一公里”发生了断裂。这也是很多上海市民通过网络等途径求助后,很快能够得到援助的原因,物资依然是充足的,就是没人能送……

随着上海疫情的反复,京东、美团、顺丰等物流公司迅速响应,做出近乎一致的决定:向上海驰援无人配送车,通过这种“无接触”形式,保障物资供应。

图片

京东紧急增调100余台无人配送车支援上海

一直以来,无人配送是很多电商物流公司乃至AI科技公司的主要研发方向之一。一方面无人配送概念吸引了众多资本的目光,另一方面许多场景如商超、封闭式小区、医院等敏感区域,都适合无人配送,此次的疫情更是一个契机,打开了无人配送的实际应用场景。

上海积极落地无人配送车

随着上海疫情防控工作展开,许多居民在购物过程中都面临着配送的难题,因此物流运输的科技力量——无人配送车,在疫情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已经从“无人配送车是否能够取代骑手?”转变为“无人配送车何时能够取代骑手?”

为了释放人力、缓解社区工作者的超负荷工作强度,4月12日晚,京东物流从全国多个城市紧急增调100余台无人配送车支援上海,首批驰援上海九亭方舱医院的室内配送机器人也于当天顺利运抵,投入方舱送餐、运送核酸样本等工作。

图片

美团自动配送车在上海投入使用

美团则主打“自动配送”的概念,近日从北京调度的一批自动配送车已经在上海投入使用。有网友拍摄到在浦东康桥的美团买菜站点,美团自动配送车已经成为重要运力,帮助社区志愿者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运输难题。

美团自动车配送部总经理夏华夏表示,疫情期间,美团自动配送车陆续在北京、广州、深圳、南京、成都及厦门配合当地政府,参与科技抗疫工作,并在探索“常态化”阶段的场景使用。

除了头部的互联网科技和物流巨头,研究自动驾驶和智能机器人的公司也纷纷加入此次抗疫,如毫末智行小魔驼进入上海徐汇区盛大花园,为居民配送快递、生活物资、药品及防疫用品。

猎户星空递送机器人“招财豹”在长春市通源方舱医院投入使用,代替医护人员进行定点定时的投送物品、药品、餐食,还可以定点回收患者使用过的餐具,进行远程的医患沟通交流。

这些智能机器人的加入,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医护人员和物流配送人员感染的风险,减轻工作强度,提升工作效率,也可以利用科技的手段,有效帮助患者和隔离人员缓解焦虑情绪。

猎户星空的技术团队人员告诉紫金财经,他们研发的机器人招财豹,除了优秀的自主导航与路径规划能力,还兼具语音交互、病情问答等功能,可以有效地安抚患者紧张情绪,以轻松的心态配合治疗,是专门为医院场景研发的智能无人配送机器人。

如今,在不少视频平台上已经可以看到,上海居民用手机录制与自动配送车互动的情景,市民通过网络平台购买物资后,这些自动配送车会准时出现在小区门口。美团方面的数据显示,目前美团用于抗疫保供的自动配送车已经落地在复旦大学、瑞金医院及近10个社区场景,累积配送的订单量超过5万单。

末端无人配送进入商业应用前夜

随着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产品正在走入百姓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让更多人感受着技术带来的便捷服务体验。与此同时,一大批新兴的无人配送研发企业也处于蓬勃发展之中。

早在2015年前后,国内无人配送车行业便开始显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阿里、京东、美团等科技公司不断结合自身在电商物流、外卖快递等场景上的优势,研发部署相关无人配送产品。

图片

猎户星空“招财豹”在长春某方舱医院大显身手

2020年疫情之下,无人配送车开始加速场景落地,在不断的测试和数据积累中,无人配送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极大的改善,其应用场景,逐渐从B端的库房、货站,走向更加复杂的C端商场、小区。

2021年6月,《无人配送车管理实施细则》在北京发布,这是无人配送车在国内合规上路的第一份正式文件。无人配送车“持证上岗”,将这个行业向前狠狠的推进了一大步。

国内投资机构辰韬资本发布的《末端无人配送赛道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的快递和即时物流末端配送总市场规模将超过 3000 亿元,而且快递和即时物流的单量还在快速上涨。当前,无人配送商业模型已经初步形成,技术已经能够支撑部分场景需求,行业进入批量商业应用前夜。

辰韬资本指出,配送服务可分为B2B配送、B2C配送、C2C配送三种路径,目前末端无人配送最主要的场景是快递和即时配送,后者的应用场景还可以细分为外卖、生鲜宅配、商超零售、医药配送等。无论是哪个场景,都蕴含着巨大的市场价值和潜在需求。

图片

图片来源:《末端无人配送赛道研究报告》

快递业的需求空间同样可观,据统计,全国快递年业务量自2014年起以每年递增100亿件的速度持续高速增长,但人社部却指出,北京、广州、上海等全国30多个城市目前都面临着快递员紧缺的问题。

在用工成本增加的情况下,人员短缺已经成为许多快递公司的发展天花板。京东积极推进无人配送车从仓储物流端走向末端快递场景,就是希望借助无人技术补充末端运力不足,降低人力成本、降低管理难度等。

新冠疫情不断反复,距离彻底结束仍有很长的时间,人们已经习惯了“无接触”的环境,无人配送行业的价值在逐步放大,不仅得到企业的持续技术和资源投入,政策层面上也给予极大的支持。随着公众的认可、市场的需求和政策的支持,无人配送行业逐渐集齐“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的条件。

无人配送供应链和细节还需打磨

从此次上海应用无人配送车的场景来看,快递和外卖成为主流,此外无人配送车还广泛应用于医院场景,为医护和患者递送餐饮和运送医疗物资。

然而由于应急使用原因,从一些场景反馈来看,部分无人配送车的物资处于一种无序的码放状态,收货人需要在配送车中翻找属于自己的物资,而且不同的物资没有单独的储存空间,完全敞开给所有收货人。

在运输过程中也可以看到,除了医院等封闭路段,大量无人配送车需要在公开路段行驶,鉴于疫情原因,路上的行人与车辆稀少,这使无人配送车有较为良好的通行环境。但紫金财经分析认为,虽然大量无人配送车应用于上海的末端配送场景,但这并不是一种常态化的配送环境,如何在交通环境复杂的条件下,顺利的实现递送,仍然是各大厂商的必修课。

目前无人配送下游已经建立起电商、商超、快递、外卖应用等场景,以及本地生活服务企业,一些封闭园区也采用无人配送车来承担园区内的物流需求。然而无人配送的商业化,尤其是针对用户端市场的商业化,还需要进一步的产品细节打磨和供应链改造。

一方面,随着无人配送技术的成熟和运力网络形成,无人配送场景逐渐丰富,但无人配送车需要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和不同的用户隐私、物资大小等需求,进行定制化的设计,目前在行业商业化的初级阶段,有使用场景针对性的无人配送车,尚属少数。

另一方面,需要建立起基于无人配送车为核心的供应链体系,如无人配送车在搭载保温送餐、移动零售、移动服务等不同场景服务模块的同时,后端也需要配置相应的供应链保障,在这方面,物流、快递企业具有先发优势。

此外,如餐饮外卖场景多采用多点到多点的运输模式、发货点往往没有专门场地和人员负责调度,客户对于运输即时性的要求也较高,而无人配送车无法像快递小哥那样“风驰电掣”。

图片

商场零售场景则涉及商场为无人配送车进行场地改造、车辆通道安排,无人配送环境依然受限,其中的磨合仍有润滑的空间。

即便如此,京东、阿里、美团等公司均表示,在2021年计划投放几百辆到上千辆无人配送车,未来3年计划投放无人配送车超万辆。行业巨头持续加码末端无人配送领域,看中的,依然是其蕴藏的广阔商机和尚未打开的增量空间。

尾声

整体来看,我国无人配送车行业的上下游供应商发展较快,技术不断成熟,如芯片算力、传感器性能、底盘稳定性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大规模应用也将进一步降低硬件成本。

随着产品迭代和国内企业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业内普遍认为,硬件成本已经不再是制约无人配送行业的主要因素,目前主要的矛盾依然是商业化开发以及寻找用户的真实需求进行场景化改造。

据了解,2020年起,末端无人配送头部玩家已陆续去掉安全员,进入常态化运营,并在部分实际运营中产生商业收入,但多以封闭园区等场景服务为主,主要是以服务集团内部业务为主,目的是降低人力成本投入并提升效率。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和末端配送产业进一步发展,无人车涌入末端配送产业成为趋势,目前产品技术难题正在陆续被攻克,至于找到健康的商业模型,所欠缺的无非是产品优化和用户教育,而疫情恰恰给了这个机会。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派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派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paicaijing314@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