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消费金融五周年:持牌军的发展与突围
2021年,中国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已经来到第12个年头。期间,获批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已由最初的4家试点公司发展到目前的30家,他们在中国信贷服务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复盘来看,整个行业发展有几个关键节点。仅以监管部门批筹的公司数量计算,2014年、2016年和2020年是消金「大年」,尤其是2016年,当年新增批筹的消费金融公司数量达到7家,这一记录至今也未被超越。
其中,2014年是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的「分水岭」,这一年,在线借贷搭上了移动互联网的顺风车,进入了高速增长的繁荣期。2020年则是一次「触底反弹」,消费金融行业在经历了监管整肃与疫情洗礼之后开始重新出发。
而2016年既是消费金融公司新增数量最多的一年,也是消费金融市场增速接近顶峰的一年。随之而来的是市场和监管环境的巨变,这一时期开业的公司不仅没赶上市场爆发期的红利,反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
不过,也正是这种压力,让这一批公司有了更强大的发展韧性。没有捷径,所以需要建立起更强大的核心能力。
刚刚迎来五周年的中原消费金融就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案例——通过模式、技术与战略的协同在消费金融市场里实现了「红海」突围。
截止到今年上半年,诞生于河南的中原消费金融已经为全国1333万客户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累计放款量达到1351亿,累计放款超过4322万笔,整体业绩表现已经超过许多成立时间更早的同业。
眼下,随着消费金融行业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行业发展愈发规范,金融数字化不断提速,ESG成为金融发展的重要议题,在业务增长之外,消费金融服务有了更深刻的内涵和外延。
一场不同于以往的消费金融竞速,也已经悄然拉开帷幕。
一、增长「黑马」
过去五年,消费金融行业的整体增速从顶峰逐渐回落,各细分赛道上的头部玩家也都放缓了发展脚步,维持高速增长之于整个行业而言都并非易事。
一个可以参考的数据是,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报告,过去五年,国内消费金融公司的总资产规模增速从2017年的超过100%降低至2020年的5%。
这是整个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一个缩影。一方面,监管政策持续收紧,狂飙突进的「唯规模论」时代成为过去;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期走向尾声,获客、留客也变得更加困难。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原消费金融无疑是消金市场上的一匹增长「黑马」。
根据中原消费金融年报数据,从客户规模来看,过去五年,中原消费金融累计服务的客户数增长近10倍,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增客户数达535.16万;而以信贷规模计算,中原消费金融的在贷余额从2017年的31亿增长至去年底的193亿,连续三年同比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
对于消费金融行业而言,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大跃进」其实并不难,但要维持五年的稳定增长,对模式的选择和战略执行能力才是更为关键的因素。
从中原消费金融的发展来看,「精细化」运营是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
在起步之初,中原消费金融将目标客户锁定在了「共债度」低的次优客群,主要包括高校毕业生、年轻家庭、农民等。这种客户细分策略在与传统金融机构形成「错位发展」的同时,也为之后稳定的风险表现奠定了基础。
尤其是在自建场景、构建流量入口方面,相较于当时许多消费金融公司选择作为「资金通道」与互联网公司展开合作,自建场景虽然投入的成本更高、投资回报时间更长,但是能够在更长周期里创造价值。
此外,中原消费金融也是较早以二类户为载体进入第三方支付体系、以低成本创造产品高频次使用场景的市场参与者。
信贷并不是一个高频行为,这是许多金融机构甚至大型商业银行都备受困扰的一点,也是他们布局场景合作、构建生态圈的原因。而从中原消费金融的业务表现来看,2020年,在疫情带来的冲击之下,其新增放款笔数超过1800万笔,展现出了获客与活客的强大优势。
二、科技「底座」
当然,业务的稳健增长不只依赖于前端服务,中后台能力、「扎实」的科技底座才是向上生长的根基。随着「数字化」能力成为金融业竞争的焦点,深厚的场景与数据积累是厚积薄发的基础,也是机构建设「护城河」的关键。
在这一点上,疫情是最好的「试金石」,也是最强大的「催化剂」。
疫情爆发当下,当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被彻底打破,消费金融公司的客服、交易与风控系统承压,科技「底座」是否稳固、敏捷能力是否过硬在疫情考验下一览无余。
而在「后疫情时代」,客户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消费行为进一步向线上迁移,消费需求多元化、个性化、圈层化趋势明显,消费金融的服务方式也必须随之改变,向更加细分的场景和圈层渗透。
麦肯锡在《打造六大能力抓住未来五年消费金融增长机遇》报告中提到,坚定加速线上化布局,多点融入端到端客户旅程,为客户提供泛金融解决方案是消费金融公司的「制胜之道」。
此外,随着市场收缩、消费放缓成为「新常态」,监管也在持续推动行业合规与利率下行,尤其是持牌机构更是受到最为严格的利率约束。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实现商业可持续,只能依托数字化能力,以更精细化的运营手段降低成本、提升客户全生命周期价值(LTV)。
从这个角度来看,正是这些「冰山之下」的基础设施和科技能力,满足了消费金融公司多目标、多线程、动态变化之下的快速迭代需求。
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以中原消费金融为例,为了推动数字化战略落地,他们在前期的数据准备阶段投入颇多:建设统一的大数据平台、数据中台和AI中台,构建起支撑高吞吐、高并发、成本低的一体化数据架构,并对各类数据统计口径进行标准化治理。
为了给业务提供更好的支撑,2018年下半年,中原消费金融启动「新核心」项目,目标是建立「平台化、微服务化、能够支持原生云架构,在大数据上实现数据服务中台化」。
到2020年年中,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上线投产,其应用性能通过业务服务拆分提升了6倍,日业务承载量由40万件升级至300万件。尤其在敏捷能力上,开发测试环境采用Docker容器技术,部署时间从过去的3天缩短到至1小时……
今年以来,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监管细则的出台,数据的采集与使用受到了更加严格的限制。但对于持牌机构而言,明确的监管红线与使用准则其实反向推动了数据使用的效率。
随着机构对于用户了解的不断深入,线上金融服务也将由被动的产品和功提供向主动的需求响应进化。过去一段时间,中原消费金融公司也成立了专门的科学决策部,将数字化能力应用于不同业务板块,为业务落地提供支持。
比如在精细化运营方面,智能SaaS BI系统可以自动监控经营情况并进行智能化预警;在模型管理和测算方面,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产品和用户反馈的变化,避免人工更新带来的误差和延迟,实现测算结果的精确与优化。
此外,今年9月,中原消费金融新一代信贷业务系统项目顺利通过《研发运营一体化(DevOps)能力成熟度模型》持续交付3级评估,是消金行业第一家通过持续交付3级评估的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相比于地处一线城市的同业,中原消费金融在人才储备方面不占优势。但从员工结构来看,其金融科技人才占比超过员工总数的50%,在岗的500多名员工中,80%以上员工拥有北、上、广、深的工作经历,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9岁。
人才的流动本身也是衡量一家公司发展,甚至整个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维度。
三、ESG之路
未来,消费金融行业将向何处去?这是整个市场都在关注的问题。
有观点认为,监管已经给出了明确的信号——2020年底,央行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要高度警惕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不宜依赖消费金融扩大消费。
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的成熟,它将在社会经济与居民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麦肯锡在前述报告中指出,未来五年,中国消费信贷市场整体规模将翻番,这是社会经济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来看,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不是单纯的快与慢的问题,其未来走向建立在行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上。
今年初,中原消费金融推出了「7天无理由还款」服务,即用户首次借款可享有一次相关权益的使用权,在借款后的7天内提前还款,公司不收取任何费用。
以过往的行业发展经验来看,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因为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收费前置是消费金融行业实现盈利的必要条件。
但从结果来看,这项服务不仅没有伤害中原消费金融的成长性,反而加速了其成长。截至2021年10月底,中原消费金融共为超过150万用户提供了该服务,共有40000多名用户使用了该权益。
在「乱象丛生」的市场环境下,这种尝试本身是重塑市场认知的一次好的尝试,也是从产品结构层面切入,逐步培养公众对理性借贷的认知的一个过程。
事实上,「7天无理由还款」服务所折射出的,是消费金融公司在新的发展阶段对于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从客户需求与社会责任的视角出发,重塑产品与服务。
就在不久前,央行原行长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商业也强调了个人金融的ESG理念。
对于个人金融服务,特别是个贷而言,支持个人消费者的绿色行为,以收定支、量力而行、量入为出,不提供影响个人财务健康性的融资,这些都属于ESG的范畴。
此外,按照「十四五」规划的要求,金融业也必须在普惠等方面承担起更重要的社会责任。只有真正把合适的贷款发放给合适的用户,才能真正实现其「再分配」的价值,推动「共同服务」目标的实现。
随着消费金融服务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这场金融「长跑」还远未到达终点,新的竞速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
信也科技“联合消保”落地郑州,携手中原消金走进商圈传播消保知识
6月25日,信也科技“联合消保”系列行动持续走实走深,携手中原消费金融,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主题在郑州举行了多场系列活动。中原消费金融成功发行11.91亿元财产权信托,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中原消费金融2022年第一期财产权信托发行成功,总规模11.91亿元,此次财产权信托由中原消费金融发起,中信建设证券、中原银行担任财务顾问,华润信托为受托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