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镝 | 剧本杀,别入戏太深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林芽2021-12-02 18:37 数字产业
或许,与文化相结合,与教育功能相结合,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一个前景和方向。

在一个酷似“案发现场”的小房间里,一张桌子被一群年轻人围坐,每个人手里拿着不同身份的脚本,借着昏暗的灯光展开推理,在收集线索过程中,找到那个隐藏在背后的“真凶”。

这一幕,正是当下风靡在年轻人中的游戏“新宠”——剧本杀

图片

人生如戏 全靠演技

新兴人群催生新型消费。

近几年,剧本杀从起初的线上文字推理游戏,转到线下房间角色演绎,再到实体场景提供换装等沉浸式服务,模式迭代更新。

沉浸式剧本杀中的角色代入性、逻辑严密性、情节刺激性,极大程度满足了“Z世代”消费者自我表达、探索新鲜事物的需求。而当游戏趋入尾声,“凶手”的真面目被一层层揭开,真相大白于天下,往往是游戏中最紧张与激动的时刻。

这种“百元可以买一段人生”的沉浸式游戏类型愈发丰富,在体验过程中融入了穿越、多重人格、平行世界等各种玩法。“剧本杀+VR”“剧本杀+民宿”“剧本杀+景区”等多元化逐渐兴起,显示出剧本杀较强的拓展性和可塑性。

烧脑的剧情、有趣的互动,大众娱乐需求日益增加,剧本杀门店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市场规模持续壮大。

在大众点评搜索剧本杀门店,北京约有2000多个相关结果、深圳超过2000家,上海超过3000家。其中居于“人气榜”前列的均是带有“沉浸式”实景体验的门店。

朝阳之下 暗流涌动

门店井喷式增长,行业乱象也伴随而来。

作为剧本杀行业的核心,优质剧本的供给不能完全满足剧本杀的市场需求,甚至出现剧本质量参差不齐。

剧本杀开始在追求刺激道路上越走越远。

为了博眼球、满足消费者的好奇心,一些剧本以刺激噱头为诱饵,场景充斥着极其恐怖、暴力、血腥景象,甚至有一些剧本以低俗、色情、封建迷信作为“卖点”。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对剧本《瘆》争议不断,剧情涉及拿手沾血,画符咒,还有一些剧情存在招魂、冥婚等仪式。

看似勾起了消费者猎奇的欲望,实则暗流涌动,隐患不断显露。

据央视报道,今年十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就收治了一名21岁患者,当事人由于对沉浸式“剧本杀”入戏太深,导致神志出现问题。近半年来,该医院已经接诊了4、5例类似病例。

,时长01:05

正能量的“剧本”对参与者释放精神压力、丰富想像力、加强人际沟通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如果内容过于暴力灵异,无疑是对当代年轻人的精神世界、特别是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的腐蚀。

警钟之后 监管跟上

变味的剧本杀,该怎么“杀”出一条阳光大道?

一个新兴行业的健康成长,势必要进行行业的自我规范、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和合法合规的经营监管。

近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向社会公布了《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新规征求意见稿的第六条明确了密室剧本杀行业经营单位经营中使用的故事剧本、设定的故事情节不得含有的情形,包括“违反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迷信的”“宣扬淫秽、色情、赌博、暴力以及与毒品有关的违法犯罪活动,或者教唆犯罪的”等。

不少人担忧新规将行业“管小管死”,其实不然。

当下剧本杀行业虚火太旺,备案管理填补相关部门对其监管措施和管理规范等方面的漏洞和空白,淘汰一批不良内容剧本和违法经营主体,警示运营者加强自我规范意识,让剧本杀成为正确价值观的载体。

生活是文学的创作源泉,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剧本杀应是对历史或当下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当前,一些博物馆的展览与剧本杀元素相融合,不仅突破了剧本创作的瓶颈,更引导消费群体领略中华文明的魅力、传承优秀文化,引发更深刻的社会课题。

或许,与文化相结合,与教育功能相结合,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一个前景和方向。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派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派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paicaijing314@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