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手机断更传言背后,华为的芯片之殇

派财经王飞澍2021-06-21 19:08 数字产业
但愿,逆风扛旗者华为,能见到国产芯片的曙光。

出品|派财经

文|王飞澍 编|派公子

P50手机迟迟未能发布之际,华为Mate 50手机又传来噩耗。

近日,有媒体爆料称,华为今年将不会发布Mate50手机,这也是该系列手机自2013年面世以来可能首度断更。随后,虽然华为供应链公司表示收到了华为MAte50系列的计划,但撑起华为高端机的Mate系列仍给人以前途未卜之感。

要知道,此前未受美国芯片禁令影响时,华为Mate30系列手机发布两个月就实现了1200万台的出货量,这也让其成为了世界上最为成功的高端手机之一。然而时移世易,遭遇打压后,华为艰难承压前行,“活着”成为了其最主要的目标。时至今日,更是传出Mate系列手机或将成为绝唱,不免令人唏嘘。

芯片之痛到底有多痛?

2020年5月15日,在“实体清单”的基础上,美国商务部继续升级了对华为的芯片管制,严格限制华为使用美国的技术、软件设计和制造半导体芯片,三星、台积电,甚至是中芯国际均不能为华为代工。这一次,华为没能重复2019年海思备胎一夜转正的壮举,华为产业链生态伙伴透露:“针对芯片断供,华为有没有B方案,从接触华为高层的消息了解,是暂时没有。具体对策,应该主要还是寻求国产替代方案。”

据Canalys的数据,2019年华为手机全球出货量达到了2.4亿部,平均每个季度就需要出货6千万台手机。到了2021年第一季度,华为全球手机出货量仅为1490万台,同比下降50%,跌至全球第六,仅占据4%的市场份额。在芯片方面,华为海思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大跌88%。据Omdia推断,华为海思在今年一季度的营收相较于去年二季度的顶峰,降幅高达87%。

华为手机与芯片业务,同步从云端滑落谷底。

实际上,华为早在2019年就已经多少预感到了这一困境,因此在当年,华为发布了“1+8+N”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1”指手机,“8”包括PC、平板、TV、音箱、眼镜、手表、车机、耳机八大业务,而N则包括智慧办公、智能家居、运动健康、影音娱乐及智慧出行五大生活场景。其目标当然是打造个人消费产品的生态链,以开拓更多的市场空间和抢跑物联网赛道,同时相对降低手机在其收入中的占比。

由于手机缺货,华为被迫加大力度推广生态链融合产品。某华为专卖店主表示,2020年10月开始,华为开始要求手机货源搭载融合产品,而且是一个硬性要求。该店主回忆,起初搭载比例是1:1,一部手机配一个融合产品,后来比例逐渐升高,拿货6部手机需要同时进十多件融合产品,包括台灯、体脂秤、背包等。

另一方面,在芯片短缺之际,华为子品牌荣耀也面临着下游经销商货源不足导致的营收下滑甚至停滞、三四线城市渠道收缩、以及友商的加速布局等复杂局面。在此种局面下,华为只能选择优先供应华为手机,而荣耀手机则无奈成为华为断臂求生的牺牲品。2020年11月17日,华为正式以1000亿元的价格将荣耀出售,不再持有其任何股份,而此时成立于2013年的荣耀,已成为年销售量达7000万台手机的行业巨头。

在这一系列操作下,2020年华为手机之外的终端销售实现了快速增长,增长了65%,这抵消了手机部分影响,最终实现了消费者业务整体增长——营收4829亿元,同比增长了3.3%。

然而,在智能网联时代的风口上,手机依然是连接万物最重要的入口,使用频次远非生态链产品所能比。虽然华为消费者业务并没有倒退,但手机业务却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尤其是本次Mate系列高端手机被传断更,更是象征着华为手机业务因芯片问题已难以为继。一旦用户手中的华为手机走完生命周期,华为还有多大希望拿到智能网联时代的入场券?这无疑是一个悲观的预期。

软件服务能否擎天保驾?

毫无疑问,芯片禁令卡住了华为的脖子,如何破解?

5月30日,任正非呼吁公司员工“敢于在软件领域引领世界”,该领域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公司正寻求在硬件业务以外的增长。

这其中,鸿蒙操作系统可能成为华为“曲线救国”、突破封锁的一支穿云箭。

方正证券分析师陈航认为,留给华为的路只能是超越硬件制造的另外一个阶段,类似于微软的 Windows和谷歌的Android,虽然不参与制造硬件产品,但是依靠华为的鸿蒙OS,可以实现华为技术的无处不在,也就是华为的被集成(HUAWEI INSIDE)。

6月2日发布的Harmony OS2.0即是华为通向软件之路的关键一步。此次发布的鸿蒙系统比安卓多出了一个“超级硬件”功能,通过该功能可以快速与其他鸿蒙设备进行深度连接,共享硬件资源。这让鸿蒙系统变成了一个全场景分布式OS,覆盖内存规模为128K-8G及以上的多样化终端,提供统一的操作系统框架,根据不同的设备能力、设备类型灵活组合成符合该设备要求的OS,已经应用到手机、手表、智慧屏、PAD和车机上。

因此,可以说鸿蒙是一款真正适应当下5G和物联网时代的系统,明显区别于安卓在应用层面通过不断打补丁升级的兼容模式来实现万物互联,起码在开发难度和连接效率上将会有明显的优势。

这确实能给华为带来了软件服务的想象空间。以苹果软件服务业务为例,该业务包括App Store、Mac App Store、Apple Music、Apple Pay、AppleCare、Apple TV+、iCloud等订阅服务,用户量已达6.2亿,这一业务在2021年Q1为苹果服务市场创造了158亿美元的营收,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127亿美元。

华为软件服务的另一个重点方向在于智能汽车,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透露;“我们致力于投资自动驾驶软件,目标是实现汽车的无人驾驶,一旦实现,就将颠覆跟汽车相关的几乎所有产业,这也是10年内可见的最具颠覆性的产业变革。”在Harmony OS2.0正式发布之前的4月17日,极狐发布了阿尔法 S 与 阿尔法 S 华为 HI 版。这款车不但拥有 L4 级技术架构的华为 ADS 自动驾驶方案,还首发搭载华为鸿蒙 OS 智能座舱。

从官方指导价来看,搭载华为HI方案(Huawei Inside)版本平均要贵8-10万元,可见华为可从车上获取不小的软件收益,如果每台车华为能获得6万元的营收,那30万台就是180亿元,这绝对是一块诱人的蛋糕。

“基于HarmonyOS车机系统,我们已经与80多家软硬件伙伴们展开深度合作。”6月18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在2021中国汽车论坛期间表示,华为将坚定地走平台+生态的道路,围绕三大域操作系统和多域协同框架HAS Core,构建硬件生态和软件生态,一起帮助车企造“好车”。

并且,华为高层曾多次澄清并承诺,华为绝不造车,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将华为的所有精力都集中在软件服务方面,希望借助鸿蒙OS和HarmonyOS车机系统,尽可能地多且深入地渗透到未来智能汽车产业,成为这一领域的安卓。

在华为手机销售陷入困境之时,软件服务的收入不会随着硬件销量的变化而波动,未来,华为可以通过深度定制的软件授权及渠道佣金获得持续的收入。而且,在智能家居、智能汽车领域,各参与者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不存在安卓、iOS等成熟生态寡头。依靠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智能硬件保有量,华为领跑的机会非常大,因此这也成为华为当下业务增长最佳的突破口。

由硬件转向软件,是华为成为下一个时代引领者的必选项,同时也是华为手机因芯片问题业务遇阻之后的无奈之举。软件业务纵然空间广阔,但物联网时代的手机缺位绝对是华为所不能容忍的,那么,华为手机还有机会吗?

国产芯片以3年为期

“因为制裁限制,很多产品没法生产了而导致严重缺货,实在是对不住消费者的厚爱与期盼。”5月份,余承东在朋友圈发文表示因为芯片问题,华为手机业务处境艰难。

余承东的“遗憾”在短期内还很难出现转机。行业普遍认为,芯片问题在短期内没有解决办法,只能依靠贸易关系缓和或是国产芯片制造商的技术突破,只依靠华为自身将难以克服。

当然,华为也没有停下来。6月2日,华为旗下哈勃投资对北京科益虹源光电技术公司进行了投资,占股4.76%,成为第七大股东。而科益虹源主要业务就是光刻机中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的光源系统。

实际上,不止本次投资光刻机,华为哈勃至今已经累计投资了32家半导体领域的相关企业,覆盖了EDA、半导体材料、射频/模拟芯片以及光刻机等多个重要领域。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华为的最终目的极有可能是要协助打造完整、纯国产的半导体供应链,实现真正去美化,以保证自身芯片的安全。

华为的芯片困境当然不只是华为自己的问题,这需要整个半导体产业共同努力攻克,目前,市场已经传出中芯国际、上海微电子等在28nm芯片国产化及设备方面已经有了不小的突破。倪光南院士表示:“在当前的国内芯片产业生态中,每个细分领域都有龙头企业在卡位研发,完整覆盖了整个产业链,技术的进步也是日新月异,完全具备了28nm技术节点100%国产芯片的量产能力。”更重要的是,倪光南认为,28nm技术的成熟将为我国做制程更高端的芯片积淀技术基础。

那么,华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呢?人民大学战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宁南山认为,中科院和华为两大国内研发队伍的人才,相信在过去的几年已经在协调了,尤其是华为,事关其生存,其没有技术人员参与产线国产化工作的可能性为零。

他表示,华为可能会利用代工厂产线进行联合研发,成熟的低难度部分的技术直接交由代工厂和设备厂家搞定,而识别出来难度较高的工艺技术,则由华为、代工厂、设备厂家联合攻关完成,华为和代工厂共享知识技术产权,最终的产品由代工厂完成生产。“毕竟海思有多年和中芯国际,台积电合作的经验,尤其是5nm更是台积电的首批客户,海思内部一定也有比较懂半导体生产工艺的人才。”

另一方面,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也将加速华为芯片难题的解决。中国已经成立半导体国家大基金扶持本土半导体企业发展,并发布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然而,华为的芯片之急依然无法在短期之内得到缓解,目前的半导体先进制程国产化时间多数都指向了3年。但在手机等电子消费领域,时间即意味着生命,在芯片领域,资金与时间更是难以绕过的门槛,时间并不站在华为手机一边。因此,Mate系列手机此次断更传言及背后的缺芯问题,无疑将会对华为手机业务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但愿,逆风扛旗者华为,能见到国产芯片的曙光。(完)

本文为派财经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派财经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可发邮件至paicaijing314@126.com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注明来源派财经(微信公众号ID:paicj314)及作者名字。如不遵守,派财经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