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技浪潮下,他们停在 “无G” 时代

数科社先晓2021-03-19 16:05 新基建
世界在加速,现实摆在了老年人的面前。像一件件难缠的枷锁,数字鸿沟正在限制着很多老人的生活。

世界在加速,现实摆在了老年人的面前。

5G时代,我们享受着数字化的各种便利,为科技带来的生活改变而津津乐道。而“我们”之外,那些从“无G”时代走过来的老人,似乎被数字化遗忘了。

像一件件难缠的枷锁,数字鸿沟正在限制着很多老人的生活。

01

“不会弄”和“不中用”

接种完第一针新冠疫苗,一位大爷胳膊夹着脱下一个袖子的外套来到了留观区。他走到我前排的椅子上坐下,散落在发间的银丝略显刺眼。

因为多地已陆续开始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出于好奇,我询问了眼前这位大爷的年龄。他告诉我自己姓刘,今年62岁,身体状况良好,符合接种的条件。等第二针打完,天气再暖和一点,打算去外省转一圈。

这段普通的对话使人很容易忘记,人之常情。但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预约第二针新冠疫苗,需要自己在第一针打完时,用微信扫描留观区墙角易拉宝上的二维码,进行人脸识别,然后再填写相关信息。刘大爷穿好衣服过去预约,许久之后,他似乎还没有操作好,脸上的神情越来越焦虑。他环顾了一下四周,有点不好意思的冲我笑了笑,摇了摇手机。

我大概明白了他的意思,马上走了过去。他解释道:“这东西搞得太复杂了,我不知道在哪里扫,上面说人脸识别,这里没机器怎么识别?”

经过他的允许,我在他的注视下帮忙完成了预约,之后告诉了他具体的操作方法。他微微笑着说:“你们年轻人懂得多,我们老了,不中用了。”

这段话激起了我的更多回忆。

2020年7月28日,各地疫情管控尚严,“大连一位老人因无健康码乘坐地铁受阻”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热搜视频中,工作人员多次强调让老人出示健康码,老人反复询问“去哪里领”“怎么领”······评论区还有网友敲出了“为老不尊”四个字。

老人年事已高,听力不好,理解力也确实存在问题,但并非胡搅蛮缠。一边没有智能手机,也完全不理解所谓的“健康码”到底是啥,一边着急进站却进不去,这才有了“硝烟”的味道。

数字化进程中,因为不会扫码,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懂人脸识别,很多老人被无意间限制出行、限制购物,甚至限制回家,背后的制度和数字鸿沟问题值得深思。

回想起刘大爷那句“你们年轻人懂得多,我们老了,不中用了。”我一时语塞。

这个时代正在无情地抛弃没能追赶上它步伐的人。而那些人不是“不中用了”,只是暂时和数字化的世界拉开了一段很长的距离。

02

“没听过”和“不相信”

虚拟形态的人民币闯入我们的世界,是数字化进程中一个轻盈美妙的故事。

今年的2月6日,北京市正式官宣启动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活动,“数字王府井 冰雪购物节”的5万份数字人民币红包,一时间让这寸土地上年轻人的朋友圈热闹非凡。

年轻人的朋友圈之外,“银发一族”却被困在了电子栅栏。

“没听过,是用手机支付吗?”家住北京市朝阳区黄辛庄路的李爷爷在笔者提到数字人民币时坦言。他说自己现在连手机支付怎么操作还没搞明白,数字人民币更不了解了。

当下中国近3亿老年人,我相信还有许多人和李爷爷一样,对数字时代的产物“不了解”。

而比起“不会用”,“没听过”和“不了解”的代入感更强,我已经感受到了老年群体与数字社会脱节的无力感。

当然,这样的无力,不止我一个人深有体会。

前几天朋友和我聊起帮家里老人打车的琐事。

他姥姥已经年近70,身体还算健康,天气好的时候就让他送到公园里遛弯。那天刚好他有事,父母也在上班没时间,他就提出用“滴滴老人版”给姥姥叫辆车。

本是好心,谁成想被姥姥说成了“不务正业”。在他姥姥看来,网上叫的车不能相信:“你不来了下次再去,不要瞎琢磨这些路数。打个电话陌生人就能接送我,反正我不相信。”朋友说姥姥现在一想起这件事,就会用这样的话对他进行“思想教育”,他怎么解释听不进去。

其实和他姥姥一样这些产品应用有排斥和质疑心理的老人,不在少数。他们并没有恶意,只是一开始就存在的数字鸿沟太深,以至于后来很多老年人对市场上的数字化产品还没开始尝试,就先有了偏见。

03

“适老化”是个永恒命题

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设备,数字科技正在“围堵”老年人。而老年人的数字鸿沟,也在驱动政府和企业的“适老化”服务。

2021年以来,浙江为老年人启动智能技术培训、江苏推动智能终端产品适老化改造、北京老人未来可凭身份证坐公交、山东老人办理服务事项线上可“帮办代办”、陕西推进社保卡与健康码互相关联、广东推出身份证核验健康码······各省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相关政策,助力老年人拥抱数字化时代。

此外,不少医院、银行及相关机构也通过设立无健康码通道,以及各类生活服务优化老年人绿色通道,消费场所要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社保、民政、电信缴费等也要保留线下办理渠道等方式,帮助填平老年人的数字鸿沟。

政策方面已经指明了方向,如何把老人与科技连接起来,企业作为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自然不会置身事外。

在云服务领域,腾讯云此前正式推出虚拟营业厅,基于实时音视频、AI等技术提供全线上服务解决方案,帮助银行、城商行等相关机构将实时互动视频场景与业务进行整合,让老人办理个人信息修改、社保卡挂失等过往需要去营业厅才能办理的业务,在线上用几分钟就可以完成。

在智能手机领域,华为等制造商的多个手机型号均内置了“简易模式”。通过更简单的页面布局、更大的图标、更大的字体、更大的音量,主页展示常用的应用程序,使智能手机“长辈化”,简单操作,就能满足老人的使用需求。而另一家手机厂商OPPO基于老人的需求,还加入了一些更具针对性的功能,比如“屏幕共享”:如果老人在使用手机时遇到困难,可以通过“屏幕共享”功能将手机的操作权分享给子女,让子女远程帮助父母操作手机。

在智慧出行方面,滴滴出行推出滴滴老年版,只要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在子女、社区工作人员及其他亲友的协助下注册并进行首次实名认证,提前输入超市、学校、子女住址、医院等需要的地址。当老年人有出行需求时,只需打开小程序-选择常用地址,即可实现“一键叫车”。考虑到部分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或不习惯使用手机叫车方式,滴滴还成立老年人电话叫车小组,为老年人提供电话叫车服务。

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预计到本世纪中叶,这一群体占比将增加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目前来看,解决老年人的数字鸿沟问题,道阻且长。未来,如何让老年人群接受数字产品,更好地体验科技便利,是重要课题。

我们都在老去,去跌跌撞撞赶上更智能的社会。“适老化”是一个永恒命题,在数字科技不断进阶的同时,他们,或者将来的“我们”,都期待不要被科技遗忘或者抛弃。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派财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派财经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paicaijing314@126.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仅作为资讯传播使用,既不代表任何观点导向,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