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动风险化解,多家村镇银行被吸收合并

    查看详情

    日前,昭通昭阳富滇村镇银行因被富滇银行吸收合并而解散。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已有至少4家村镇银行因吸收合并而获批解散。业内人士表示,村镇银行通过吸收合并的形式实现结构性重组,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抗风险能力,有利于推动村镇银行化险。 (中证网) [原文链接]

  • 上海房贷利率暂时没有调整安排

    查看详情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40城调整首套房贷利率下限至4%以下,进入“3时代”。那么,上海的情况如何?实际上,上海的房贷利率一直以来都是“因城施策”。从2021年7月24日开始,上海首套房贷利率调整至LPR+35个基点,二套房贷利率调整至LPR+105个基点。多家沪上银行表示,目前所加基点都没有变化。至于未来基点会不会下调,从权威渠道了解到,暂时还没有相关安排。 (上观新闻) [原文链接]

  • 可转债基金“攻守兼备”,机构调仓紧盯性价比

    查看详情

    具有股债双重属性的可转债,今年以来表现亮眼。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证转债指数涨超2%,可转债主题基金业绩也得以提振。不过,近5个交易日,中证转债指数有所调整,是短期“休憩”还是见顶信号?业内人士表示,可转债整体估值今年以来确实有所提升,但伴随着经济复苏,结构性行情演绎,可转债投资机会仍存,转债溢价率的调整反而提供了布局机会,绝对价值被低估的转债标的值得关注。 (上证报) [原文链接]

  • 华泰证券: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空间将超3000亿元

    查看详情

    华泰证券研报称,固态电解质的引入可以大幅提升电池安全性能,同时匹配高能量密度正负极可以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固液混合电池电解质路线已形成初步共识,将逐步向全固态演进,但是全固态路线当前仍处于研发阶段,短期内将仍以固液混合电池为主要路线,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空间将超3000亿元。产业链环节来看,主要变化在于电解质、负极,关注材料端及工艺端变化带来的相应的增量需求。

  • 日本ispace称无法确认登月舱着陆,机体撞击月球表面可能性较高

    查看详情

    据外媒报道,日本太空风险企业“ispace”4月26日宣布,无法确认显示该公司登月舱已着陆的数据,机体撞击月球表面的可能性较高。日本民间企业ispace开发的月球表面探测项目“HAKUTO-R”的着陆器原计划于日本当地时间26日凌晨1时40分左右在月球着陆,但在执行着陆进程后,地面团队无法确认着陆情况。 (界面) [原文链接]

  • 苹果正计划推出由AI驱动的健康监测服务以及情绪跟踪设备

    查看详情

    据外媒报道,苹果公司正在开发一种人工智能驱动的健康指导服务和一种追踪用户情绪的新技术,这是该公司利用健康和保健功能锁定用户的最新尝试。苹果将于年内推出首款适用于iPad设备的健康监测应用。此外,苹果正致力于开发方便视力障碍用户使用的新功能。 (财联社) [原文链接]

  • 消息称Meta计划开发新AI芯片,此前因迟迟未用GPU导致AI开发落后

    查看详情

    据外媒报道,消息人士透露,Meta之前发展AI业务时,一直没有接受使用GPU,相反,直到去年,Meta都在主要使用CPU队列运行人工智能工作负载,这也是Meta在AI进程上落后对手的关键原因之一。目前,Meta内部已开始计划开发一款新型芯片,类似GPU,既能训练AI模型,又能进行推理,该项目将于2025年左右完成。 (财联社) [原文链接]

  • 钠电池产业化,即将迎来“破晓”时刻

    查看详情

    目前,钠电池产业链已有企业超150家。高工产研认为,近半钠离子电池企业即将量产,今年钠电池产业将跨过“GW级出货”这一门槛,达到3GWh至5GWh的规模,而去年出货量仅0.2GWh左右。高工产研预计,2023年至2025年,钠离子电池企业有效产能有望分别达到19GWh、25GWh、60GWh;出货量方面,2025年将跃升至20GWh左右,2030年达到200GWh以上。 (上证报) [原文链接]

  • 葛兰深夜辟谣,此前李蓓已澄清自己没有买翠湖

    查看详情

    近日,市场传闻,一女基金经理出手豪购上海翠湖四期390平米大平层豪宅,该豪宅单价接近44万一平,总价值1.7亿。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众多猜测,同样身在“明星女基金经理”之列的李蓓发文澄清表示此人并非自己,并表示现在去买翠湖,跟2000块以上买茅台没有什么区别。24日深夜,中欧基金经理葛兰发朋友圈辟谣称,“翠湖跟我没关系”。 (中国基金报) [原文链接]

  • 部分银行股获公募基金加仓

    查看详情

    截至目前,公募基金一季报披露完毕,公募基金一季度对银行股的调仓情况也随之出炉。Wind数据显示,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宁波银行等多只个股获得上百只基金重仓,部分银行股在一季度获公募基金加仓。业内人士认为,2023年一季度实体融资需求逐步回暖,叠加货币政策趋稳,银行经营环境良好,基本面预计维持稳健。 (中证网) [原文链接]